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022-07-09 23: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欢迎阅读!
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解,如何

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内容摘要: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指导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他希望在一场革命中解决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问题,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是人教版《文化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分析之。

关键词:孙中山、三民主义、“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耗费了毕生的心血。他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后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不禁令人痛心。不过中山先生没有退缩,为维护革命果实,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直至1924年仍扶病北上与冯玉祥共商国是,不幸于次年病逝。总理的风范万民景仰。他生前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成为激励着后人为未竟事业奋斗的警句。

那么,如何理解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呢?1905年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是三民主义思想的发端,同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它阐发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思想。意思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推翻满人统治,实现汉民族的独立。这是三民主义的前提。这一思想是有局限的:一则没有体现民族平等(孙中山认为中国经由满人统治,就是变色的江山,而且称满洲人为“鞑虏”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以汉族正统自居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二则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虽然打击了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就间接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是如果不明确提出来革命的一大目标(反帝),很显然是没有给民众指明革命的对象。 “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对此也有阐释:他认为推翻了满人统治的江山,并不是籍此恢复汉人的江山就可以了,而是要进一步取消帝制。政治革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推翻满人统治来说是民族革命;颠覆君主政体来说说是政治革命,两者同步完成,并不是说要分开来做的。因此就算让汉人来做皇帝,也不能不革命,原因就是这时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个潮流就是顺应世界形势的民主共和浪潮。民权主义解决的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的中心问题。所以在三民主义体系中,它居于核心地位。

不过,毋庸讳言,这一思想有它的实践上的局限。反对满清统治者无疑是对的,不过满清虽然掌握着国家政权,可是满人入关两百多年了,多少汉族地主与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是沆瀣一气,太过侧重于对满洲贵族的阶级斗争,就会忽视与汉族官僚地主的阶级斗争,人为的把整个地主阶级分成了两部分。这在以后的表现就是放松对汉族地主的警惕,以致后来一部分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在革命浪潮中,有的省仅仅挑落了官僚衙门上的几个瓦片,取革命需要破坏之意,摇身一变却成了中华民国的总督府。为后来的革命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推翻满清,籍此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这是孙中山心中的政治革命的内容。但是孙中山在他欧美游历后,使得他觉得这还不够的。他看到欧美发达国家虽然名为发达,人民生活实为贫困,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孙中山意识到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弊端。能不能预防呢?这是缠绕在他心间的一个问题。他百般思索,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均地权,用平均地权来防止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贫富分化和对立。他进一步指出,与其等我们国家发展到那个程度,逼迫自身不得不进行社会变革,还不如趁现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就进行社会革命,“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也”


如前分析,“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孙中山认为这样做是有理论依据的,是正确的。为此他举了一个醉汉竞拍土地的事例:有个醉汉喝醉了随口答应用300元竞下了一块地,醒来后也不敢赖帐,不得已东挪西借买下了这块地。后来也无钱经营,只得荒在那里。不过后来那块地却值好几千万了,因为社会上拿那块地方做工商事业的中心点,所以那块地增值了。我们能够一眼看出,这肯定不是醉汉的功劳,而是大家的功劳。所以孙中山的想法通过地价的国有来逐步实现土地的国有。至于具体如何定地价呢?可先由各户自己报价,为了避免各户漫天报价,规定各户应按照他的报价交纳百分之一的税,如此多报就会多交税;那各户会不会少报呢?也不会。因为政府规定可以随时按照各户的报价收购他的土地。综合来看,各户既不敢多报,也不敢少报,全国的地价就可以核定下来。孙中山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理想主义的蓝图,他憧憬道:“以后单是征收地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孙中山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但实际上孙中山只是为了扫除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防止地主坐收地价增长的渔人之利,本质上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性质。而且这一思想最大的局限就是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在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土地国有办不到。所以这一思想难免过于主观。但是孙中山的忧国忧民是我们要肯定的。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发展和补充。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对于三民主义的局限,孙中山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逐渐意识到,所以他与时俱进,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发展新三民主义,有实质的飞跃。表现为一:明确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的思想;二:将资产阶级专政下只有少数人享有的民主扩大为民主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三:对于民生主义,孙中山也作了重新解释,提出了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的政策,并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但是孙中山先生一场革命解决两个问题的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实际上,毛泽东对于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地位看得很清楚,他认为资产阶级是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的,革命的领导权只能交给无产阶级。这是由两条理由决定的。第一条:资产阶级虽然有革命性,但是同样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其革命的意志不坚决,戴着镣铐跳舞,跪着造反;第二条,是由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决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性最彻底,并经由有先进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毛泽东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得更深刻:他认为要完成本阶级的革命任务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应当分两步来完成:在民主革命时期,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资产阶级也在其列;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把中国带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事业。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他本人或许还没有清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37c522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