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简述

2023-03-22 17:0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近现代史简述》,欢迎阅读!
近现代史,简述,中国

清朝末期(1840-1911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在经历了百年的兴盛后开始走向衰落。1840年英国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清王朝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及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此,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对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在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与激化的背景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了,它席卷了半个中国,给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以沉重打击。此时的清政府一方面受到了西方列强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另一方面又受到正在兴起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威胁,为了强化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19世纪60年代开始,一部分洋务官僚开始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展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19世纪9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目光集中在还没有被完全分割的少数地区,中国和朝鲜成为它们在远东争夺的焦点。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及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各帝国主义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社会各阶层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以各种不同形式探寻挽救国家危亡的道路。在此形势下,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步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变革运动。它顺应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

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在中国兴起的反教会斗争,在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下,得以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一场以维护国家主权为目的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干涉,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的最终结局是《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标志着帝国主义已全面地控制了清政府,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1900年清政府开始接受改革派的主张,实行新政。清末新政的启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着资产阶级立宪思想的迅速兴起。立宪运动逐步展开,进一步推动清末改革开始走向政治体制改革阶段。1905年清政府为了抵制革命,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在新政的基础上,实行宪政改革,但清政府所实行的宪政改革具有很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致使宪政改革趋于流产,这大大地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1911年以“保路运动”为导火线,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控制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震撼了中国大地,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浪潮迅速席卷了全国。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决定改用公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的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所窃取。1912212日,清帝宣布退位,3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总统,41日,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至此以北京为首都的统一的中华民国政府已正式形成。袁世凯在掌握北京政府期间,为了复辟帝制,实现其独裁统治,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的利益;对内则直接向辛亥革命的成果开刀,将责任内阁变成自己的御用工具、制造

1




“宋案”、破坏政党政治、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等。为了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发起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掌握了北京政权,中国便形成了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的局面。出现了府院之争、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这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尽管在这期间的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起了二次护法运动,以推翻北京的军阀政府,但都失败了。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里的延续,它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增强了人民民主自由观念。191711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增长的条件下发生的,它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1921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4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随着国共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蓬勃兴起。进行了建立黄埔军校,平定商团叛乱,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国民革命军北伐等一系列活动。在国民革命迅猛向前时,革命阵营出现了分裂的情况,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涉以及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叛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4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19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蒋介石在南京政权中的核心地位确立。为了推翻北京政府,统一全国,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第二次北伐,6月,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垮台,国民政府宣布全国统一完成,12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政权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确立了它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政府的多“围剿”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1931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在苏维埃政权领导下,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蓬勃展开。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社会各政治力量的态度发生变化,随着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中华民族的危亡进一步加深。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各政治力量进行重新组合,结成了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对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日战争分三个阶段,防御阶段是1937年的77日到193810月,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相持阶段是1938年到1945年,日本在侵占武汉后,改变了侵华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采取政治诱降的政策;汪精卫集团在日本的扶植下,建立了伪中央政权;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继续抗日的同时,加剧了反共摩擦活动;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则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主战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盟军中国战区的设立以及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反攻阶段是1945年,根据雅尔塔协定,88日,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宣言,中国的抗日战争转入了全面大反攻阶段,815日,日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6ff9e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