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特异性的两栖动物新纪录—华西蟾蜍

2023-04-11 09:2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特异性的两栖动物新纪录—华西蟾蜍》,欢迎阅读!
雷公山,华西,两栖动物,特异性,蟾蜍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特异性的两栖动物新纪录—华

西蟾蜍

张雷;杨迎雪;熊四慧;汪玲;周胜伦

【摘 要】华西蟾蜍的分类地位还尚存争议,采集地的来源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20177,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时,采集到1个两栖动物活体标本,经鉴定为华西蟾蜍,具有鲜明的地区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背部镶嵌纵向排列2个大"Λ"型黑色斑纹.此物种首次在该保护区发现,对物种多样性、该物种的进化及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年(),期】2017(023)019 【总页数】2(P88-89)

【关键词】雷公山;两栖动物新纪录;华西蟾蜍 【作 者】张雷;杨迎雪;熊四慧;汪玲;周胜伦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州铜仁 554300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Q959.5


华西蟾蜍(B.andrewsi)属于蟾蜍科(Bufonidae)蟾蜍属,是否为不同于中华蟾蜍(B.gargarizans)的独立种还是作为其亚种的分类地位,目前学界还尚存争议[1-5]。在本研究中,我们把其暂看作一个独立的种。华西蟾蜍为我国特有种,分布较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湖北、贵州省均有发现4-5]。在贵州,目前仅在威宁、兴义、荔波、绥阳、江口市县有报道[4-5],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未见报道。

20177月,笔者在黔东南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野外调查时,于保护区的路边上采集到1个两栖动物活体标本(图1)。经鉴定为蟾蜍属的华西蟾蜍,是该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108°24',北纬26°15'~26°32'。

本标本体长50mm,头宽大于头长,瞳孔水平。吻棱显著,鼓膜显著,椭圆形。舌后端无缺刻,为长椭圆形。耳后腺较大,呈长椭圆形。背部及体侧呈土红色,且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个大“Λ”型黑色斑纹,体侧则有不规则的黑色线纹。皮肤较粗糙,体背面和四肢背面有稀疏的大小瘰粒。体腹面散布有不规则的土红色和黑色相间斑点。前肢有微缘膜,掌突2个,外侧较大。后肢趾侧缘膜显著,内蹠突大,椭圆形,外蹠突小。指趾端棕色。

华西蟾蜍分布于我国东南、西南及西北诸多省份,关于其分类地位,应将其列为独立一个种还是为中华蟾蜍的一个亚种,争议一直不断,可能与其分类的采样地不同也有一定关系。本文报道的标本产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标本具有华西蟾蜍的典型特征,但又有所不同,主要为背部镶嵌纵向排列的2个大“Λ”型黑色斑纹,这可能与地区分化及区域特异性有关。总之,该物种首次


在该保护区乃至黔东南发现,对物种多样性、该物种的进化及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感谢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野外调查提供方便。本研究得到贵州省环保厅项目“贵州佛顶山生物多样性价值(生物廊道)研究”资助。



【相关文献】

1Macey JRShulte II JALarson Aet al.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oads in the Bufo bufo species group from the eastern escarpment of the Tibetan Plateaua case of vicariance and dispersalJ.Mol Phylogenet Evol.1998980-7.

2Frost DR.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an online referenceJ.New York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2017.

3Fu JZWeadick CJZeng Xet al. Phyloge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Bufo

gargarizans species complexa revisitJ.Mol Phylogenet Evol..2005371):202-213.

4]伍律,董谦,须润华.贵州两栖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5]费梁,胡淑琴,叶昌媛,等.中国动物志:两栖纲:中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23-53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8311c3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