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材解析

2023-12-02 04:4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季之美》教材解析》,欢迎阅读!
之美,四季,解析,教材

《四季之美》教材解析



《四季之美》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被誉为“日本散文的鼻祖”。课文以时间为顺序,依次描述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四季之美,各美其美: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作者文笔生动,虽然描写的都是大自然中极为平常的景色,但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笔触极为细腻柔和,足见作者内心的敏感、情感的丰富以及性情的雅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文课后习题要求“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动态描写”,可见,体会景物描写的动态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细细品读文字,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动态之美,营造了独特的韵味:春天最美是黎明,黎明是静的,黎明的天空的颜色是丰富变幻的,“鱼肚色”到“红晕”再到“红紫”,颜色逐渐加深,给人以光明和希望;夏天最美是夜晚,夜晩是静的,在“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里飞舞着闪着亮光的萤火虫是动的,这漫无边际的黑夜里的点点亮光,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是静的,“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和“成群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是动的,夜幕降临时的“风声”和“虫鸣”,这一切给人以温暖;冬天最美是早晨,早晨的安逸与“熊熊的炭火”“暖和的火盆”相映成趣,给人内心宁静之感。四季之美,美在静的大背景下事物以动的形式存在,静是舞台,动是主角;静是积蓄,动是勃发;静是底色,动是亮点——动与静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景色独特的意蕴。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唤醒生活记忆,通过品味文字体会景色的动态美,学习静中有动的表达方法,同时创设情境,读写迁移,描写生活中景物的动态变化,感受一景一物的动态之美。

本课可生成以下教学内容: 1.识写字词。

本课要求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其中“旷、怡、逸”这3个生字既要会认,也要会写。

“黎、漆、幕、愈”4个生字都有“撇和捺”,书写时要舒展才美观。“黎”

1 / 3




字右上部分不是“勿”,里面不能写成两撇,这一“撇”和接下来的长“撇”要分开写,不能一笔下来。“幕”字时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同时识记“暮、墓、慕”等字。“晕”字注意上面不是“日”,而是“曰”。同时注意两种读音,一是[yūn],头晕、晕头转向;一是读[yùn],红晕、晕车,尤其是晕车,生活中人们经常读错。

“旷、怡”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五年级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仅作一般性指导即可。

“逸”“免”一起来记。“逸”字的本意是野兔逃走,这样就不会把“兔”写成“免”了。由此引申为散去、失去。又引申为超出范围。此外还表示安闲、安乐。

2.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写出了大自然的四季之美。课后习题要求“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优美环境之中,体会景色的迷人之处。例如,夏天的夜晚,“漆黑漆黑”“蒙蒙细雨”语速稍慢一些,读出黑夜的漫长;“无数的萤火虫”“一只两只萤火虫”语速稍快一些,读出作者内心的喜悦。再如,秋天的黄昏,“急急匆匆”要读得急促一些,读出归鸦回巢的急切心情;“比翼而飞”要读得舒缓一些,读出大雁飞翔时的优雅。作者的文字极具画面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辅之以图片甚至动画,以唤起学生的感官记忆。

3.积累背诵。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识记一些词语。叠词类,AA式:微微、熊熊;AABB式:急急匆匆;ABAB式:红紫红紫、漆黑漆黑;AABC式:翩翩飞舞、蒙蒙细雨、点点归鸦。在教学时,让学生拓展和积累类似的词语。此外,比翼而飞、心旷神怡等词语也很重要,可以采用“分解法”来理解意思。一些优美的句子更值得积累,如“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都给人美的享受。

“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尤其是这样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一定要熟读成诵,本课课后习题也明确提出了“背诵课文”的要求。在积累词语和句子的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9a378a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