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垃圾分类认知的调查报告2

2022-07-02 21:3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对垃圾分类认知的调查报告2》,欢迎阅读!
调查报告,认知,垃圾,大学生,关于

..

当良好的生活环境成为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时,世界各国都开始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我国政府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主张。高校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不仅响应国家的号召.同时在大学校园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减少污染,改善大学生生活环境质量 、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三、降低成本,创造经济价值,将大学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的调查 从垃圾分类识别等方面进行提问,旨在通过实际生活问题来考察下沙大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垃圾的区分、垃圾回收处理的认识程度和垃圾分类常识的了解。

1.大多数大学生都会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表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2.大多数大学生在扔垃圾时都没有考虑垃圾分类,表明其垃圾分类意识普遍不强。 (二)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的调查

1)从垃圾分类识别等方面进行提问,旨在通过实际的生活问题来考察本校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垃圾的区分,垃圾回收处理的认识程度和垃圾分类常识的了解。1。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但不够完备,不足以应对实际生活问题;2.校园内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不够,一半以上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较模糊。 (三) 1.多数大学生对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给予肯定,并表示愿意付诸行动。2.有少数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持消极的态度,认为太麻烦,说明在校园推行垃圾分类也存在一定阻力。 (四)如何处理宿舍的垃圾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直接把垃圾扔在宿舍外的大垃圾桶内,只有少部分的人会经过简单的分类再扔。有一些学生想分类但是没有分类的垃圾桶,还有一些是看到别人没分类,所以也没分类。

(五)认为大学生不按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原因



;.


..

大学生不按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和设施不齐全,分人不知道如何分类投放和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还有一部分认为太麻烦。



总结: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垃圾分类处理在大学间

还是深入人心的,大学生在此方面都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大家也乐于接受环保、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也有所了解。但是在行动上,我们做到的远远不够,其中不乏我们的主观原因:对环保行动不够主动,大多只是被动接受、关注,缺乏积极性。另外一方面,社会条件提供的不够完善,对垃圾分类问题的宣传投入、重视不够,垃圾分类桶的设置不够,缺乏合理的标志。另外,对公共设施缺少必要的保护和监督,当其受到破坏的时候,也没有及时的修补。

总结来说,想将垃圾分类处理贯彻,要内外结合。从自身来说,应提高自身意识、公民意识、环保意识,从我做起;另外有关部门应积极宣传,提供垃圾分类处理的设施。

大学生环保意识不强跟学校的教育体制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应加强环境意识教育的措施:

1、构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阵地,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学校。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不仅是某一个学科老师的职责,而是教职员工的职责。在学校,领导要积极倡导和支持环保意识教育,并起到先锋和带头的作用;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各职能部门也要积极配合,用各项管理来突出环保的重要性。

2建立并完善大学环保意识教育内容 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环保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应该针对其身心的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又有着头脑聪慧、求知欲强、思想领先、创造力强、精力旺盛等身心特点。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应着重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加强相关法律的介绍和讲解。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校的环保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另一方面,深化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我们有很多口号,有很多英雄榜样,学生也背诵很多理想道德,但我们大学生知行不一,表现出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等。而表现在环保方面更是如此,一些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损害公物、随地吐痰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国家公民的环保水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

;.


..

人的环保水平也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所以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学教育,一定要强化道德教育,特别是将环保意识教育纳入其中。

3、发挥大学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虽然在我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教育方面课程,但是从小学开始,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类课程就已经开始设立,这对民族意识的培养、法治精神的熏陶、权利义务观念的习得和公民道德的养成,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思想政治课除了传授关于民族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在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也下了比较大的工夫。

4、环保意识教育已经与众多学科密切联系,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教育作者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各学科的教材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资源,但这些资源能否得到挖掘,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科渗透的意识,充分挖掘学科中的环保教育素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落实环保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环保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成为学生信服的楷模。特别是环保教育,一定要言传身教,切不可言行不一。此外,还必须强化高校教育作者的角色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现状对学校部门和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

1、建议同学在寝室至少摆放两个垃圾桶,分别分别盛放“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分类投放,并培养废旧电池等有毒有害物品的单独收集处理的习惯。

2、积极主动关注环保事业,向周围的人介绍宣传垃圾分类收集的知识 3、多设置垃圾分类桶,分为: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并在附近简要标明每一类都应包括什么物品及相关知识。

4、有关部门多组织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宣传的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进入小区等多个公共场所,宣传垃圾分类收集的知识,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收集的意识。 5.设立一些激励机制,奖励一些模范学生,可以奖励一些生活用品。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fc7dbcf7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