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笔记

2022-04-29 04:3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核舟记笔记》,欢迎阅读!
笔记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有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窗,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卷子。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 ,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蓬、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核舟》记笔记 研读第一段:

1找出表现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2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并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能以径寸之木……鸟兽、木石。

(突出王叔远是奇巧人,有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 3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阅读第二段,思考:

1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许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说明舟体积小,衬托景物之多,突出王叔远的奇巧 ,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2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刻上它们,暗示核舟所刻的是大苏泛赤壁,使核舟内涵丰富。 研读第三段,讨论下列问题:

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

着力表现苏轼、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神情态度。

2苏、黄共阅一手卷和佛印矫首昂视的神态呼应前文什么内容? 呼应各具情态

3作者在说明舟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 东坡

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大苏泛


赤壁,这样说明才能与主题吻合。

4你从哪 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东坡外貌的刻画,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佛印念珠可历历数 小结第四段:

这段文字,说明人物神情态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描述每个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顺序,层次分明。

阅读第五段,想一想:

1这段文字中哪 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2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朗读第2-----5段,分析讨论:

3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2-4段是一层,说明的是正面;第5段是一层,说明的是船的背面。作者是按照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的。

结合练习二探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文章思路结构图示:

概说核舟之奇巧,点明主题。

(正面)





(主体部分)

船舱(中间) 上箬篷(16个字)

游览者(船头) 佛印右鲁直左

下小窗

船体设计的大小和格局

苏轼中



详述核舟

之精妙

船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船背技师的题款和着色

舟子(船尾):一人仰面啸呼状

一人俯听茶声然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

(背面)题名(14) 篆章(4)

本文采用什么顺序?

全文是逻辑顺序:总———— 介绍核舟部分是空间顺序

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23cadec1c708a1284a44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