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的镜像理论

2023-01-01 22:2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拉康的镜像理论》,欢迎阅读!
拉康,镜像,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拉康的镜像理论

作者:黄橙

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8

要:雅克·拉康是二战后法国最具独立见解也是最有争议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革命性,而他的镜像理论则是他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起点。拉康认为,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即来自于镜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而实现。文章通过分析电影《楚门的世界》来看他者对自我构建的影响。 关键词:镜像理论;他者;自我构建 一、拉康的镜像理论

雅克·拉康是二战后法国最具独立见解也是最有争议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革命性,在当时的理论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他的镜像理论则是他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起点。

拉康的镜像理论是从他观察婴儿在镜子面前的表现开始建立起来的。一个尚不能行走的婴却会在一阵欢快的动作中力图摆脱支撑他的羁绊,并保持一种稍微前倾的姿态,以便感受镜中形象瞬间留下的印象,这个镜中的形象就是拉康所说的镜像,拉康认为是在一种典型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象征性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我这个概念以一种原始的形式突然产生。此后,在与他者相认同的相互关系中,我才被客观化;并且也是在此以后,语言才给我恢复了在普遍意义上的主体功能。以上是拉康对其镜像理论的大体表达。这个镜像形成的大体流程是:主体自我映像自我认证。拉康的镜像理论是与自我的认同紧密联系的。其实,这也是拉康镜像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他说:我们只需将镜子阶段理解成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身份认同过程,即主体在认定一个镜像之后自身所起的变化。自我在形成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旧的自我会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解体,而形成一个新的自我。 二、以电影《楚门的世界》来看他者对自我构建的影响

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楚门总是觉得自己在被监视,没想到这竟是真的。从呱呱坠地开始,30 年来,他是历史上播映最久、最受欢迎的肥皂剧主角。他居住的小镇是一个庞大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小镇的一切都是导演的精心安排,都在导演的掌控之下,甚至包括日出日落和天气状况。除了楚门外,所有的人都在导演的授意下同心协力地编织着一个天大的谎言,楚门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都暴露在隐藏于各处的 5 000 多部摄像机镜头面前,全球上亿观众都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而他却浑然不知。终于有一天,楚门在街上遇到了自己死去的父亲,这让他大感意外。随后的一系列奇怪的遭遇,让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怀疑。他逐渐发现自己就像是活在玻璃罐里的蝴蝶,于是他决定不计代价地逃离……他逃离的最大困难是这部肥皂剧的导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斯督(一个上帝式的人物)的阻碍和自己心理上对海水的巨大恐惧。最后,他终于成功了,通过摄影棚漆黑的通道,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人的自我是在他者的干预下完成,是一个将他者内化的过程。镜像时期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他者的角色也会伴随一生。在楚门的生活中,他者是如何作用于他,并对他的自我塑造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一)对真实自我的抹杀

从楚门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被剥夺了与亲生父母、原本生活环境的联系。领养他的电视制作结构并不关心他的亲生母亲是谁,他是哪个社会阶层的。之所以选中他,是因为他比其他几个候选人早出生,赶上了播出时间。他的个体性从一开始就是不重要的,如果另一个婴儿先出生了,那么它就会变成楚门。一个普通婴儿应该具有的重要他者:母亲,亲人以及社会关系,楚门从一开始就被剥夺。这些重要他者的缺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楚门真实自我的缺失。 (二)对想象自我的构建

随着楚门的成长,他逐渐形成了一个节目导演为他设定的自我:他是个独生子,他的父亲在一场风浪中坠海死亡。在大学里他遇到了美露,并最后与她结婚。他的工作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他最好的朋友是和他一起长大的马龙。楚门对这一切深信不疑,他的身份是儿子、丈夫、公司职员和好朋友。这些自我实际上是想象的,不真实的。楚门对自我身份的如此认定,显然,也是建立在他者的影响之上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导演给楚门呈现的家庭、社会和语言环境作为他者而存在,而楚门将这些他者内化,最终将自我建立在了他者之上。 (三)促使楚门对真实自我的寻找

人的整体性和同一性总是依赖于他者的认同的。在 30 年的时间里,他者对楚门的认同都是一致的,即他是海景镇上的一名保险公司职员。然而在节目进行到第 30 年的时候,楚门从外界接受到了异样的讯息,也正是这些讯息使得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下定决心冲破牢笼,去寻找真实的自我。

首先是楚门死去的父亲再一次出现在街道上,正当楚门要上前询问的时候,他被两个突然冒出来的陌生人带走了。这样一个异样的讯息带给楚门很大的震动,随着生活中异样的讯号越来越多,楚门也开始将这些讯号内化,对自己的定位也开始动摇。他最终选择乘船离开海景镇。逃离的过程中,他战胜了自己对水的恐惧和导演制造的惊涛骇浪,终于到达了摄影棚的边缘,发现所谓的蓝天,原来是画出来的墙壁,墙还有一扇标着出口字样的门。导演的声音从云端传来,楚门终于问出了那个困惑许久的问题:我是谁?

楚门逃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想象的自我进行否定,并寻求真正自我的过程。他者构建了楚门虚假的自我,也最终促使他瓦解虚构的自我,去寻求真实的自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拉康的理论,人的自我身份认定是在镜像阶段建立起来的。当人类进入语言的范畴以后,自我的身份就会由他者的语言来确定。我们的身份是在进入语言界,并与他者发生交互之后形成的。因此,自我身份的确定与镜像阶段和他者密切相关。他者对人类自我身份塑造所起的作用会伴随一生。 参考文献:

[1] 张一兵.拉康镜像理论的哲学本相[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0 [2] 黄丽娟.从拉康镜像说解读他者的含义[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作者简介:

黄橙(1991.1~),女,安徽宣城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二,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24a0c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