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辞格之谐音双关

2022-05-07 20:0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语修辞辞格之谐音双关》,欢迎阅读!
汉语,双关,修辞,谐音

汉语修辞辞格之谐音双关

作者:王碧霞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8



王碧霞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要:谐音双关是汉语修辞辞格的一种,汉语中运用颇多。它能使诗文显得含蓄却不失内蕴幽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谐音双关手法,同时结合了与大量的经典例子,最后阐述了谐音双关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修辞;辞格;谐音双关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一、诗词中的谐音双关

诗歌中运用谐音双关的例子,最早见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词中常被用于谐音双关的字词,主要有名词:柳、丝、藕、莲、絮、梅等;另有形容词:晴等等。“柳”是诗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意象,如表达战士出征归来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其原因是“柳”谐音“留”,民间更用折柳来表达离别之时,送别者对离别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如“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折杨柳行,以此名字作为诗名的诗不在少数, 但最著名的只有三个人:陆机、曹丕,还有一个就是山水诗人谢灵运。

晚唐诗人李商隐擅写无题诗,并将“无题”作为多首诗作的题目。其中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该诗中,最为传诵的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其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使得句子意义更为丰富,产生多义性。众所周知,这里的“丝”谐音“思”,思念,情思,借春蚕和蜡烛寄托男女双方的情思绵绵不断。

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深得当时人们以及后人的赞赏。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其中的“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同时“絮”谐音“愁绪”的“绪”,非常精妙。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西洲曲》,其中有“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诗句中的“莲”谐音“怜”,虚实相生,谐音双关,意为爱怜、怜惜。后世有“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运用的同样是谐音双关,“莲”谐音“怜”,“梨”则谐音“离”,意为“可怜孩子心中的苦处,离开父母的孩儿肚子里都是酸楚啊”。此外,常用的谐音双关的名词还有“荷”“藕”“杏”等。如“因荷而藕得”,其实内蕴涵义是“因何而偶得”,“荷”谐音

“何”,“藕”谐音“偶”;“有杏不须梅”中“杏”谐音“幸”,“梅”谐音“媒”。最后,常见的被用作谐音双关的形容词—-“晴”。

二、古典小说中的谐音双关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在创作当中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等等。值得称道的是谐音双关手法。

《红楼梦》第五回出现的诗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运用的就是谐音双关的辞格,其中“玉带林”,顺序倒过来,谐音“林黛玉”。类似的例子很多,但最多的是人物名字谐音双关。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取其名字中的第二个字组合成“元迎探惜”。而“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暗示了作者对四位美貌如花的女子命运的叹息与同情。另外一位包含作者惋惜同情之心的女子是一生命运坎坷直至悲剧的香菱(也即甄英莲)。“甄英莲”谐音“真应怜”,是“甄士隐”(谐音“真事隐”)的女儿,英莲四岁时跟着家奴“霍启”(谐音“祸起”)看元宵花灯被拐,长大后被卖给金陵公子“冯渊”(谐音“逢冤”),后来被薛蟠强抢收为妾室,最后难产而死。此外还有很多,比如“贾琏”,谐音“价廉”,影射其为肉色之徒;“胡屠荣”谐音“糊涂虫”,“嬌杏”谐音

“侥幸”,“贾话(贾雨村的原名)”谐音“假话”,“卜固修”谐音“不顾羞”,“单聘仁”谐音“擅骗人”,等等。

三、歇后语中的谐音双关

歇后语,既短小精悍,又风趣形象,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运用的时候通常只说出前半部分,而省去后半部分,也就是“歇”掉后半部分,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歇后语通常使用谐音双关修辞辞格,趣味性很强。如常见的歇后语有“和尚打伞——无发无天(无法无天)”、“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老爷下轿——不(步)行”、“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老公拍扇——凄(妻)凉”、“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等等。有些谜语里面也会出现谐音双关的情况。如谜语“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打三个历史人物,这三个人分别是“姜维”、

“吕布”、“曹操”,因为“江围”谐“姜维”,“旅步”谐“吕布”,“槽巢”谐“曹操”。

谐音双关的广泛使用,首先得益于汉语言中音节有限而多音字、同义词很多的情况。比如说前文提到的“柳(留)”、“丝(思)”、“藕(偶)”、“絮(绪)”、“晴(情)”,等等。其次,跟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息息相关。因为中国人特别是古人,不管是口头的说话还是书面的写作都讲究表达方式含蓄委婉,尤其是涉及到感情与爱恋方面的诗文,往往借用其他字眼来含蓄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中国人审美欣赏都追求意境,并将“物我两忘、情景交融、合二为一”视为最高境界。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

参考文献:

[1] 杨月蓉. 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9-90.

[2] 黄伯荣, 廖旭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4-35.

[3] 曹雪芹. 周汝昌汇校. 红楼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67-68.

(责任编辑:王伟)

收稿日期:2014-08-18

作者简介:王碧霞(1987-),女,江西鄱阳人,硕士,助教职称。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a0d001f4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