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比较分析

2023-04-14 00:2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比较分析》,欢迎阅读!
儒家,人生哲学,道家,比较,分析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比较分析

悠悠千年,泱泱华夏,在神州大地上不仅流淌着黄河、长江两条孕育中华民族的大河,还蓬勃生发出两大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文化流派,一个姓儒,一个姓道。它们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环境中催生出来的儒家和道家。这两家的思想文化无疑是在中国文化大流中不可或缺的两支重要支流,并且它们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两个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所作出的贡献更是不匪。可以说从古至今中国人的主要人格很大程度上立于这两大学派。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包含了诸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有对天地大道的论述也有对为人处世的议论。但我个人认为儒道两家的诸方面中真正对后世影响之大影响之远的还是他们的人生哲学我们很多人都是很平凡的,不像一些文人大儒热衷于研究儒家道家的十分深奥的道理。相反对我们大多数人具有更为现实指导意义的更为容易接受的还是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简单、深刻、实用。正因为这样这两家思想才会在社会阶层传播开来,深深的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液之中。已经历经千年的儒道思想的人生哲学方面对后世乃至我们当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儒家和道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学作出的深入思考和比较分析在我们当代思想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看似对立一个有为一个无为,一个积极一个消极,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但这其中又有着诸多的丝联。准确的说儒家和道家思想是既对立又统一,既区别又联系。像于丹教授所说的那样儒道应该是并济的。他们各自在对立的时候有事互补的,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某一些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上还是一致的。几千年来儒家和道家一直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下面对儒道两家的的人生哲学思想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分析。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在中国古代先贤对贤德的定义就是人有十大美德,而“仁”就是首要的。由此可见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是十分尊崇人性的,它是一门关于人的学说,换言之这便是它的人生哲学。可以毫不隐晦的说在儒家思想中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儒家的人生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人们如何做一个人,如何真正的以人姿态生活,如何去享受人生。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儒家学说的研究者们对儒家的人生哲学作出了不同的分析。站在儒家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人在其一生中的活动应该是积极的有效用的。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对社会贡献的多少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真正而有效的标准。因此儒家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具有乐观主义性质的。不仅如此儒家哲学还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这种思想重视了人的价值,倡导人是人生的主体,是自己人生活动的主宰,充分强调了人的作用。而这种具有人文主义的思想的思潮在欧洲直到13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在儒家思想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舍生取义”“舍身成仁”的高尚品格都是儒家人生哲学的体现。儒家人生哲学是极力反对那种悲观厌世,无所作为的人生观,但同时它也反对牺牲人的物质需要,否定人的物质利益以追求虚幻来世幸福的虚幻的绝对禁欲主义人生观。

然而在道家的人生哲学观里,其主张更显得“重生轻物”。在道家的思想体系中,通篇是离不开一个字的,这个字就是“道”。可见“道”是道家精神的核心。道德经的开篇就谈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给道家包括其人生哲学在内的思想中增添了一种虚无缥缈元素。这与道家对“道”解释也是一致的,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就是说真正的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更加突出了道家人生哲学“轻物”的的特点。如果说“无形”是道家思想的外相,那么“自然”便是道家思想的本质。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本质就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在道家思想中包含人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按道运行的。因此道家的人生哲学就是从人和自然、人和以及人和人的关系出发来1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阐述的。道家人生哲学的观点就是:顺应自然,返璞归真;重生轻物,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消极避祸。

以上是对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的一个简单描述。也可以说是对两者在整体上进行的比较。接下来对两种人生哲学思想的异同进行分说。

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的相同点:

第一,在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中都重视“生”,都体现了乐生的人生态度。儒家人生哲学认为人活一生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既然为人,就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早期的道家对生死看得十分淡然,认为生老病死就如同风雨雷电一样皆是自然规律,生既是死,死亦是生,主张要顺应自然。虽然道家不像儒家那样言明“生”,但这种不偏不倚的生死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是为一种重“生”观点。包括后来结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起来的道教,宣扬炼丹成仙,长生不老。其重生,乐生的意味更加明显。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都关切人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儒家赋予生命的饿价值以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儒家认为在现实社会之中成就的人生价值才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人的精神价值高于人的物质价值。道家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即个体价值。它主张顺应自然,反对刻意行为,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第二,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思想中都包含了宽广的胸怀和济世的情怀。儒家中的舍生成仁,为国为民,肩负天下的思想无不显示出其救世济民的胸怀和情怀。道家中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又何尝不是胸怀天下的体现呢!虽然它们对人生苦难的感受程度不同,所实行的拯救方法也不同,但它们确实是心怀天下,冷恤众生的。

第三,儒道的人生哲学思想其都是注重“善”德的。儒家思想的饿核心是“仁”,何谓“仁”,儒家对它的解释就是“爱人”。所谓“爱人”就是关爱他人,用真善心待人。在别人有难之时尽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纯属处于真心,是不求任何回报的,不计较得失的。而道家也有这样类似的言论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意思是何谓“善”“善”就像水一样滋润天地间的万物却不求任何回报,这才是最接近道的。因此,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又是扬善的。

第四,在实现人生理想的方式上儒家和道家也是有相同之处的。虽然儒家倡导的是有为,道家倡导的是无为,看似是对立的,殊不知着两者之间也有着统一的一面。无为可以是有为的一种手段,有为可以认为是无为的一个目的。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也可以相互转化。就已西汉的基本国策从无为到有为的一个转变为例来说明。西汉初年经济萧条采用道家思想治国,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是的国力上升,到汉武帝时达到鼎盛。此时有转变为儒家思想治国,西通西域,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可谓是大有为。同时也说明了儒道思想的互补性。

第五,儒道都采取类推的思维方式来寻求社会理想的实现之道。它们都主张以一种和平的方式来实现人的社会理想。儒家对一个人的人生理想定个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以自己的修养为始,继而道整齐自己的家政,再而治理国家,最后达到平天下的最高理想,层层推广递进。同样道家也提倡从自身做起,自己修好道再逐步推广开来。强调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该积道修德,修好自身,从而影响到家、乡、邦乃至天下。由此可见,儒家和道家的人身哲学都是遵循着“由个人到社会”的模式来实现社会理想的。

以上是对儒道两家人生哲学思想相同点的论述。不过也正是这些相同以及相通的地方促进了相互吸收和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发展。

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的不同点: 第一,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所关心和追求的内容侧重不一样。儒家关心地更多的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道家更是站在宇宙和全人类的高度,关心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c3362251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