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

2023-01-23 23:05:5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时不如地利》,欢迎阅读!
地利,天时,不如

天时不如地利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卷四·公孙丑下》

注释

孟子(约前372~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 1.天时、地利、人和:《荀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所指的“天时”指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 形,“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团结。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则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墙叫“城”,外城墙叫“郭”。内外城墙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3. 环:包围。

4. 夫: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5. 然而:那么。 6. 是:这是。 7.池:护城河。

8.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 9. 革:甲衣。 10.坚利:坚固锋利。 11. 米粟:粮食。 12.委:抛弃。 13. 去:离开 14. 故:所以。

15.域民:限制百姓。域,限制、管理。 16.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17. 固国:巩固国防。 18. 威:建立威信。

19. 得道者: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

20. 失道者:没有施行仁政,没有得到民心(的人)。 21. 寡:少。

22.畔:同“叛”,背叛。 23.之至:达到极点。 24.顺:顺从。

25. 亲戚:古代指亲属,即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亲:指族内亲属。戚:指族外亲属。


26. 粟:谷子,去皮后称小米。 27. 以:用。

28. 委而去之:,抛弃.,离开。

29. 这“故君子”二句:实施仁政的人要么不打仗,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翻译全文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周围三里的城,七里的外墙,(敌人)包围攻打(它)却不能够胜利。(敌人能)包围它并且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却没有胜利,这是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士兵们的)兵器和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充足;守城的士兵们抛弃了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用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用山河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依靠兵器和盔甲的锐利坚固。实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实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百姓都会服从他。用全天下人都顺从的条件去攻打连族内族外的亲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就必定是胜利的了。” 主旨

良好的时机是可以创造的,恶劣的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一旦丧失了上下团结的合作关系,就只能走向失败。 全文赏析

本章从天气时令、地理形势、人心背向等方面分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反映了孟子把“人和”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诸因素中的关键所在,显示了他对人的因素的特别重视。在孟子所处的时代,能有这样的认识,应当说是了不起的。不过也应当看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其重要位置的主次先后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宜把三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对何者更重要作绝对化的一成不变的理解。

本文能够紧扣中心论点反复论证,主旨突出,说理充分,层次清楚,表达流畅。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 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ff9cd2240c844769eaee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