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23-01-23 23:05: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欢迎阅读!
地利,不如,天时,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

翻译: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气候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环而攻之而不胜④。

翻译:譬如一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不能取胜。

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敌人围攻一定是选择得天时的时日了;可是没有胜利,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得地利。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⑤,兵革非不坚利也⑥,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⑦,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城墙筑得不是不高,护城河挖得不是不深,兵器和铠甲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可是(当敌人进犯时)弃城逃跑,这说明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固国不以山谿之险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⑩。 翻译: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峻,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的强大(兵器和铠甲的锐利坚固)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得到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多,失去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少。

原文:寡助之至⑾,亲戚畔之⑿;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⒀。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都归顺他。

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⒁。

翻译:让天下都归顺他的人,攻打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的人,所以得道的人要么不打仗,要打仗一定会胜利的。

〓注释〓

①天时:有利的时令、气候条件。地利:有力的地理条件。 ②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③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周长三里的小城,其外城周长七里。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④环:围

⑤池:即护城河。

⑥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革:皮革、指甲盾。古代甲盾是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

⑦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⑧域民:限制人民。域:地域,此处当动词用作“限制”解。封疆:疆界. ⑨“固国”句:巩固边防不必靠山川的险阻。


⑩“威天下”句:建立威信于天下,不必靠武装力量的强大。 之至:达到极点。 12)畔:同“叛” 13)顺:顺从。 14“故君子”二句:所以得道的人要么不打仗,要打仗一定会胜利的。

思考与练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 2.本文的论据是什么?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两个论据分别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先用“环攻不胜”“委而去之”两个论据证明论点;然后又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道理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4.本文大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排比 增强论述的语气

5.本文的君子是指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得道者”

6.为什么“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 “天时”“地利”是客观的,外在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人和”是主观的,内在的,在事物发展变化 中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 7.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顺应民意,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得施行仁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80972eb941ea76e59fa04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