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022-04-09 07:0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欢迎阅读!
西江月,夜行,上册,黄沙,人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怀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1、出示《清平乐·村居》,说诗人。 2、出示诗人介绍,学生自读介绍。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3、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西江月》是这首词的曲牌名,不是题目,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4、了解词: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

5、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村之时。 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并划分节奏: 2、按节奏读

/ / 鹊, / / 蝉。 / 年, / / 片。

/ 外, / 前。

/ / 边, / / 见。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

5、男女赛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读着读着,你读懂了什么?出示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

2)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 2、默读思考 3、汇报。

问题一:你懂得了哪些? 预设:

1)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2)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使人觉得仿佛是在争说着丰收年。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在山前下起了轻微的雨。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在“路转溪头”后才忽然见到。

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

问题二:“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


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

4、引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5、小结: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五、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 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六、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0b098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