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 8

2023-04-14 15:3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教养 8》,欢迎阅读!
教养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点

8.论教养 1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结合旁披注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从小事中挖掘出蕴含的道理和意义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重点: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的。 2.难点:理解教养的本质,并从中懂得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环节及过程

一、名言导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她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拓展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曾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的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作家。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集,是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书信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旨在告诉他们走善良的道路是最可行的道路,也是一个唯一正确的道路。其才华在于循循善诱,擅长跟读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论教养》就选自利哈乔夫的《善与美书简》。 环节一:自主阅读,圈点批注 1.读晓文题

预设:“论教养”中,“论”一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

2.速读课文,把握内容

师:作者看来教养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教养,怎么做才能有教养。圈画关键语句,并完成文章结构图。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1)阅读文章并把自然段分出层次。 2)圈出教养的具体表现。

3)思考教养与风度的关系,思考人为什么要有优雅的风度。 4)关注课本旁披。

5)全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先自主阅读思考,圈画关键词句、思考问题,绘制、交流文章结构图,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

预设:

1)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教学环节及过程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

作者认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3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

4)本文的观点是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作者是从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环节二: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师:经过阅读和讨论,同学们对本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

1)文章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2)作者在论述教养是什么时,先谈“无教养”的表现,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指出并说明其作用? 预设:

1)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说起,连续列举六种不适当的表现,说明这就是真正缺乏教的人,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有了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两段文字正面阐释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礼貌待人、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言而有信重承诺、表里如一且稳重随和等。这是文章的前半部分,从反面立论,得出正面的结论并进一步加以阐释。

在谈完什么是教养后,作者又进一步推出风度,不仅将风度教养联系起来,而且将自己的论述深化,从对与人相处的态度、行为的论述提升到对整个世界——社会、自然动物、花草树木、美丽风光、身边历史等的普遍的尊重、敬畏。最后一段水到渠成,重申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并推进一步,指出尊重加上智慧,一个人就有了风度,而优雅举止即成了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外在表现。

全文循着教养—风度—优雅举止这一线索娓娓道来,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地阐发了对教养的深刻认识。

2)对比论证。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3)“优雅”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风度、优雅”源于“教养”。 “教养”的核心是尊重、珍惜、爱。 4)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拓展

课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7a552f46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