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感悟

2022-12-26 04:2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感悟》,欢迎阅读!
幼儿园,感悟,领域,教学,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而且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只有让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社会性是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不是简单生硬的说教。我认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言行要求常规化

日常教学中对幼儿的文明用语和行为习惯养成要求常规化,要持之以恒。幼儿要养成来园主动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吃饭、洗手、玩玩具等学会主动排队、不争不抢、互相帮助等良好的习惯,才能很好地和成人、同伴交往。 二、教学选材科学

幼儿教学一定要明确教育对象,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能使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得到发展并有所提高,而且注重个体差异。社会教学选材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充分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目标制定具体化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又是活动评价的标准。在目标制定时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可变性和具体操作性。由于社会领域有自身的体系,因此我们制定活动目标时,尽量反映和遵循本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规律,避免脱节、重复、前后倒置等现象。 四、教学语言幼儿化

幼儿园保教对象是36岁的幼儿,语言力求幼儿化,幼儿才能听懂你在说什么,在要求什么?如观摩转岗老师小曹的《做最美的自己》社会活动中,曹老师年轻,朝气蓬勃,语言文字功底不错,讲解抑扬顿挫,但书面用语较多,比方在活动导入时说:看到我们班这么多俊男靓女老师很高兴。”“方言中用到幼儿可以理解,但可能大部分幼儿都不能理解,方言中很少说,我们完全可以说成帅气的男孩,漂亮的女孩,孩子都会懂,也很高兴听老师的表扬。还有讲到幼儿的行为美,要讲究卫生,不乱涂乱画,公众场所不大叫大喊,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养成一些陋习,别人会侧目看你,其中陋习,侧目幼儿都不容易理解,我们完全可以用儿童容易理解的语言告诉幼儿养成这些不好的习惯,别人会不喜欢你等幼儿化的语言说出来。

五、活动组织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尤其社会更是如此,幼儿的社会性要在游戏中潜移默化,以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社会领域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对要获得的技能技巧有更多关注。如在我园开展的同课异构我喜欢的小动物活动中,大部分授课老师都是采用让孩子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看小动物图片,听老师讲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走路姿势,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实现预设目标。而刘老师则是以饲养角的小螃蟹为题材,自己扮演小螃蟹妈妈,带领全班小螃蟹左爬右爬、横冲直撞并唱小螃蟹的歌出场了,小螃蟹们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尽力展示自己的本领,有的说我有不怕水淹、不怕火烧的壳;有的说我有一对强大的钳子;有的说有八个大小不等的足;谈论非常激烈,刘老师抓住此教育契机,针对螃蟹走路的特殊性,让幼儿扮演超级小螃蟹运粮食(运球),开始老师要求幼儿除了用手抱运外,自己想办法利用身体任何部位尝试运粮食,幼儿兴趣浓厚,跃跃欲试,用胳膊夹着运,头肩夹运,双脚夹运,双膝夹运等;接着老师提出让两位幼儿合作想办法运粮,要求不准用手运,幼儿的思维更活跃,积极探索,两个人用胸夹运、背靠背夹运、用肩顶着的、用腿靠着的、屁股对屁股的、胯对胯的,坐着脚底蹬着运的等,百花齐放,各有不同,整个活动室沸腾了,孩子们想出的办法连在场观课的老师都惊叹不已,都起来试着和孩子们一起运起了粮食。通过游戏,不但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又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他们会为了参与游戏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参与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地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是放松的,他们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也敢于大胆表现,大胆想象,并进行实践,从而喜欢参与幼儿园的社会活动,大大增强了社会活动的教学效果。

另外,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幼儿对社会领域活动的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游戏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情境创设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幼儿很快进入社会活动情境中。例如:小班社会活动我不乱扔东西。教师将活动场地布置成一个凌乱的王叔叔的家(有卧室、衣帽间、卫生间、客厅等)。幼儿以到王叔叔家做客的角色,在《我爱我家》乐曲中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以旁白身份解说王叔叔一天丢三落四的生活,幼儿则以客人身份参观王叔叔的家,帮助粗心的王叔叔整理房间。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情绪达到了高潮且体验着帮助别人的快乐。这个案例中,正因为教师精心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活动情境,将小朋友在现实生活中乱扔东西的行为巧妙运用,将情境激励和情境展示相结合,使幼儿因情入境、情景交融、自主表现、激励展示。整个活动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达到了最好的学习状态,更快捷地实现了丰富幼儿社会认知及促进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d590af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