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十五章 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FAQ

2023-03-02 18:2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十五章 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FAQ》,欢迎阅读!
政治经济学,结构调整,原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十五章 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FAQ

一、优化我国经济结构重点是什么?

1、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

2、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基础工业,避免重复建设,大力振兴机械、汽车、石化、建筑、家电产业,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率、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

3、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发达国家为60%,亚洲新兴工业国40%,中国32.8%

4、促进地我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1、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使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始终有活力的增长点,以乡镇企业为标志的农村,非农产业的崛起和极大发展,为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分割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和形式,促进了工农、城乡关系调整。

2、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提高了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参与度,在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要素市场的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增加了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产品、 劳动力、市场和外汇的绝对贡献。

4、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来源和途径,同时,扩张了农村市场,刺激内需,改善了国民经济的供求格局。

5、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抓住农业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农

心系天下求学人 Page 1 of 3 专业 专注 周到




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来源,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的台阶上,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这将对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简述当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我国可持续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1、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2、资源保护、开发和节约有了积极转变。政府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制止乱占耕地,实行节约用水和水价改革,治理整顿矿业开采。

3、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和灾害防御进入了新的阶段。 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四方面关系。

一是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二是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三是机会与公平的关系。四是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度建设、资金安排和各项改革措施,都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安排。只有经济社会的每个要素都贯彻可持续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每个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系统工程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1、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防止老龄化不断加重的趋势,提高全民人口素质。 2、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工作力度,强化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治理,使

心系天下求学人 Page 2 of 3 专业 专注 周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20344f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