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2023-11-02 03:3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欢迎阅读!
语文课,语文教学,人文,体现,如何

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作者:王栋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3



王栋

(江苏省邳州市赵墩中学,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语文教学更多地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体现得不够充分,本文试从“一个理念,三个重视”四个方面谈谈语文教学中语文人文性的体现。

关键词:人文性;以“生”为本;人文精神资源;人文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35-0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新课改以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虽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把其工具性放在第一位,淡化了语文教学中本应具有的人文性。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强调人性、人权、人本,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把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要实施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语文人文教育就是以语文课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语文教师要做到“一个理念,三个重视”。

一、以“生”为本的理念

“人文主义”把“人”放在第一位,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时刻用以“生”为本的理念武装自己,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其次才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才是提升素养。以“生”为本,就要知道学生欠缺什么,学生最需要什么。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以“生”为本,就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自觉、创造的学习,并使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促进和发展。以“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关注他的思想,关注他的情感,关注他的个性等。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本身就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二、教师要重视教材中人文精神资源

高中语文课本及读本都是专家精心挑选的大师们的心血之作,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文中流淌着大师们的真实情感,蕴含着他们的深层思索。语文教师进行人文教育,就要挖掘课本、读本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味审美中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作家陈建功说:“我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可见文学在提升人的精神铸造人的灵魂方面的重大作用。重视教材的人文精神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领悟人生,完善人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走近史铁生、司马迁,感受生命的顽强,体悟生命的意义;学生走近艾青、屈原,理解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走近朱自清、陶渊明,品味高洁的情操……利用教材的人文精神资源,学生领会海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热爱,普希金自由的渴盼,马丁·路德金对自由、平等、民主、权利


的人生理想的追求……语文老师要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实现文化的传递,精神的传递。学生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心灵的尘垢得以涤荡,灵魂得以升华,素养得以提升,人格得以逐步完善。

三、教师要重视构建人文精神浓厚的语文课堂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老师构建人文精神氛围浓厚的语文课堂。推新弃旧,那种简单的“灌输”、“填鸭”、“说教”、“训练”的教学方法要坚决摈弃,而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更为人文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自主合作平等对话的课堂。语文课堂是充满激情的,强调情感的优化。“文章不是无情物”,要披文入情,以情动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是诗意的,富有诗意的导语营造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富有诗意的朗诵,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作者的心理;富有诗意的赏析,让学生由作者走向自己,学生在诗意中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语文课堂是平等对话的课堂,师生对话,教师放下架子,共同参悟文理文趣;生生对话,互助合作,不仅解决问题,还学会了倾听与吸纳、宽容与沟通、协作与共享;生与文本的对话,走进文本世界,探讨文本内涵,获得情感共鸣;生与作者的对话,感悟作者独特体验、气质,从而把作者的人文气质内化为自己的。

四、教师要重视大语文的人文价值

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语文学习处处有课堂。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教材外、课堂外的人文价值。学生的活动主要在学校,因此要重视校园语文环境的人文价值。校园内文化内蕴浓厚的人文景象,影响、激励着学生。校园的壁画、标语等无一不熏陶渐染着学生。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学生有目标地去学习;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学生有奉献精神;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让学生懂得宽容和抵御一己私欲。重视大语文的人文价值,就要充分利用学校举办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辩论赛、演讲赛,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另外,学校开放性的学习领域也不可忽视,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微机房等人文资源异常丰富的地方。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视野,了解了生活,认识了社会,培养了人格。

有人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打就跨;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这些话精当地说明人文精神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语文学科,肩负着构建学生精神世界,铸造学生灵魂的重任。实施人文教育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472fce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