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特点

2023-02-01 15:3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特点》,欢迎阅读!
西山,始得,游记,特点,写作

《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特点



柳宗元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游记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的游记散文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注重对景物客观细腻地描写,同时他又将这种游记体散文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主观情感融合在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正好合了清朝学者王国维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便是《永州八记》,本篇文章乃“八记”之首,可以说是柳作中山水游记的范中之范。下面拟从两方面加以赏析。

借景抒愤。作者开篇就交代自己远贬僻处的境遇、戴罪之身的身份。何以解忧?唯有寄情山水。于是闲暇之余,便携带志同道合的同伴和仆从“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其间的辛苦、专注、聊赖,岂一个“找”字了得?!一番皮肉苦后,宴饮之乐该是最幸福的时刻吧。“披草而坐”,此时主仆不分,宾主无别,免却了府衙里的正襟危坐,免却了办差中的等级森严,可谓随意之至!“倾壶而醉”,比起小酌小饮、独酌独饮,更具豪情,可谓痛快之至!醉酒之后还能痛痛快快地沉睡一场,真真实实地好梦一回。“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所有的烦恼、失意都被弃置梦外,直到“觉而起”、“不欲归”。一天的生活实实在在而又飘飘悠悠,不是神仙境界胜似神仙境界,谁还会想回家呢?可以说,作者把满腔的忧愤都寄托在此了。

天人合一。“借景”真能浇愁吗?非也。“乐”真能忘忧吗?亦非也。于是,冥冥之中,作者转而从自然万物里追寻一种“释怀”,一种“了然”。所以,这里的“天”应该理解为“自然”。作者状物之态,是因为有感物之情,又因为触景伤情,所以物态在作者眼前就具有了幻象的质素。于是花非花,月非月,而是雾中之花,水中之月了。西山还是那座西山,可是今日之司马已非昨日之司马,历经政治变革失败的柳宗元,多多少少已经洞明点儿世事了。于是西山便生出了气势,登高望远,自然有“尺幅千里”的感觉了。文章说,西山“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其实此时的柳宗元已经究通了天人之理,要不然,也就没有了“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种始游西山的独特感受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表面上是要写西山的“特立”,似乎是要告诉读者:游了西山,以前游过的这么多山山水水都算白游了。实际上,我们透过文章,隐隐地看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态,努力从政治变革失败的阴影中逃脱的心态,一种回归自然、释怀的心态。应该说,正是这种穷天人之际的顿悟,使作者在游记散文的创作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成为后世之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7461084a7302768e9939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