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2022-12-05 17: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0.16课程的社会学基础》,欢迎阅读!
社会学,课程,基础,10.16

一、那些社会学理论影响了课程的发展?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20世纪50年代之后,教育社会学发展迅速,形成了各种学派,其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期中法国的迪尔凯姆与美国的帕森斯的功能理论、德国的马克思与美国的柯林斯,鲍尔斯与金蒂斯的冲突理论以及解释理论对课程的发展影响较大。

一、功能理论的特点

学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理解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既有地位。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事实,需要用客观、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社会团结与集体意识是一个社会良好运作的关键。因此,教育需要将集体意识灌输给社会成员,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社会之我。学校、班级、家庭为社会体系,他们享有共同的文化价值标准。

二、冲突理论的特点

针对功能结构主义社会整合的观点,揭示出了社会变迁引发的社会冲突与权力差异。他们认为,学校课程的实质是支配阶层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的体现。

三、 解释理论与课程

解释理论认为,学下课程的实质是既有社会结构的宰制与再制。“知识”不是中立的,是不同社会阶层意识的体现。课程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社会阶层知识博弈的一个结果,学校教育过程是不平等知识分配的过程。学校知识是官方知识,其中隐含着“文化霸权”,是支配阶层意识形态的渗透。学校的隐性课程迫使学生熟知中上阶层的价值体系与行为准则,区隔不同的社会角色。

二、试就其中之一的社会学理论对课程的影响进行分析。

功能理论即结构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学引导人们去注意社会阶层、种族、性别等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去考查社会文化、环境、家长职业等因素与学生学业成败的关系。而学生本人则极少有可能改变自己学业成败的结局。因而,结构功能主义者把忍受考试和接受考试结果视为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学校课程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社会化,理解并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8dc8db5022aaea998f0f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