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

2023-01-30 15:2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欢迎阅读!
治学,本科生,论文,谈:

读完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触。首先这本《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并非像我想象的一样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相反,这书非常有趣,因为其内容写作是郑也夫先生的讲课实录。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平和有趣。像老师一样平易近人。

书名为论文与治学,但书中其实讲的主要先是治学,再是论文。前面加上一句与本科生谈,我想其实也是他在开始所讲,因为同学们根据学历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分为三段,博士生,士生,本科生。寿柏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府越来越深。童言无忌在他们身上消磨的越来越厉害,求治听真言贬值的很厉害。他在书中讲到国外的那些大牌教授都特别愿意给本科生上课。因为他们身上带有一种天赋,这段年龄求知欲最旺盛,最富华谊精神。这段年龄最没有进去,勇于指着老师鼻子去争论,还没有学会客套。所以我想这也是郑也夫先生加上一句与本科生谈的初心吧。他非常乐意来给本科生上课。由于郑也夫先生相信这门课对同学们大有裨益,但是他不打算开了。所以他写下这本书来给有需要的同学阅读。授课有好处是有对话,激发思考,加快互动。虽然书内对同学提出的很多疑问的解答都没有收录但是仍然不愧为一本好书。在书的后记中他讲到,他要终结这门课,放飞这本书,有这本书来代替正野傅先生寻觅听众和知音。读完此书后,我觉得这真的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我我认为这本书其实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刚开始介绍了读社会学有什么用?第二个主要部分就是教我们怎么读书。后面其余的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写好论文。

也夫先生开课时讲到。传统社会的精神领域里的特征是确幸而近现代社会特征是怀疑精神的崛起,人们不像过去那么确信。我们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很难确信了,下班我们子长了很重的怀疑精神,我们很难再像父辈那样执着,的确信某种东西了。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本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那是一本介绍西方哲学家们从古至今来的思想变化及理论的进化。每个哲学家都相信找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最终解。但总是被下一个哲学家所推翻。而这一个哲学家又深信自己的理论才是完全正确的。迂回的前进总是如此。但总而言之,他们的理论还是不断进步的。通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读者都会有这样的理解和体会,那就是社会学是一门包罗万森的学科。同样是学社会学的教授,他们研究的问题可能大相径庭,甚至完全不同。除了心理学之外,很难再找出任何一个学科可以同社会学一样,内容千差万别。

那么?社会学到底有什么用呢?它到底是用来干啥的呢?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什么贡献呢?其实社会学是一门帮助我们解释周围的事情的学问。马克思说过一句名言,哲学家的任务是解释世界,我们的任务是改造世界。哲学家的任务是解释世界社会学家的工作,同样是解释世界,其实这个社会。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解释的重要性。不要解释对我们是如何的重要。书中解释了一个具体的例子,让我们来了解解释的重要性。那就是去看病的时候。看了病以后我们会问大夫我们得了什么病?是什么症状?其实医生说了之后你还是不懂,你仍然是执着的去问人家。人有病不是光吃药的,还需要解释,要我和解释一起作用于我们。没事看病你都要讨得一个解释。不光是看病,关于社会问题,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都需要解释。只不过是解释程度不同吧。我们的父辈会给我们一些教导,但是这些教导不能够完全指导我们的生活。在我们逐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会对他们教导产生怀疑,认为是不是他们做错了,但其实并非如此。不是他们教导错了,而是社会变了巨变的社会,导致人们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社会学捕捉和认识到这种变化,强化了一个概念叫反思,反思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作者在第一讲中,就给我们解释道,学进去就是改行也有收获。这让我对从古至今哪些弃文


从武?尤文辩理有理变闻的人才有了一些了解。从不同的学科中学到了一些共同的东西。以共同的东西就是他教会了我们读书,教会了我们思考。教会了我们写作。尽管读的东西不太一样,但是他读书的能力变强。原来读一本没有学过的话很厚的书要读两个月,后来读一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一个月就够了,有组织能力提高了,你思考能力也提高了,原来学这个行后来改行了,但是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衰减。所以说学了以后不做。对该人的成才未必就没有帮助。

在第一讲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为无用之学辩护。这个内容很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想到我们学习到底有什么用,这些学校到底以后有什么用,学着些没用的东西又有什么用也夫先生在其中就讲了,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无用之用。他说你老说有用没用你脚下踩得一块地方是对你最有用的地方,你把你接下去没踩的地方都去掉怎么样?你就像站在山头上一样寸步难行了。如果我们把很多无用的知识都扔掉我们就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数学今天的前沿成果,500年以后才能有应用,做它干什么呢?我们如果只搞立竿见影的学问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整个文化积累将是何等的狭窄,我们上不了天,入不了地,不通古今,就知道眼下身前。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进入科学领域不是为了有用,不是为了追求有用,而是兴趣和好奇心所驱使。

第二部分,告诉我们如何读书。这篇内容尤其让我所感触。我读书很晚。小学初中都不太喜欢。只是在初三的时候,自从读上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从此越发的喜欢读书。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些读书,浪费了这么多大好年华,没有去用在读书上。虽然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仍有很多同学不想去读书,不愿意去读书,这种厌学现象我认为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特色,特别是一个名牌大学里的学生都厌学,这是中国形象。书中讲到这是中国初中高中教育做下的恶果,因为我们的科举太残酷了,很多人学的厌烦了,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接近于一种犯罪。当然人和人有很大的差别,这是人类的多样性,不是人人都喜爱读书,也不能逼迫不爱读书的人爱上读书,但是我们要讨论的不爱读书,是一个著名学院里的学生居然不爱读书,经过千辛万苦的高考竞争获得了胜利了,进入高校以后我们面临的事情就是读书,但他不爱读书了,这个现象不是个别同学,有相当大的普遍性,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亦是如此!高强度的没有任何缝隙的学习让我们没有课余时间去用在自己喜欢读的书上,所接触的都是教科书,复习资料,试卷,作业……待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同学就没有了读书的热情了。你们曾经是一张白纸,是初等,中等教育把你们造就成今天的状态教育在我看来,它应当是开发出我们个人的读书兴趣!而不是摧毁我们的读书兴趣!书中讲到了一个例子,一个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同学考入高等学府后数学挂科!这是何其可悲啊。这并不是个例。每年在国际的数学竞赛中,总是中国的学生取得优胜,但是中国人的数学贡献却非常之少。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获得竞赛冠军的人们,不愿意再去接触数学了。单凭中学课堂上学的东西和大学专业的学东西能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我对此保持怀疑,因为人是多样的,课堂和专业是狭窄的局限的,这样有限的内容有可能激发我们所面对的全部同学吗?所以说实际上要想真正掉提起一个同学的兴趣就应该给他宽阔的空间,更多的选择对象,更多的选择机会。

升入大学的我们不应该放弃我们读书欲,因为读书要读的好,要凭借两点,第一点天赋条件。第二点就是热爱。天赋条件没得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热爱。智力再好不爱读书,浪费了这份资源也是没用的。郑也夫先生说能成为一个饱学之士,第一支撑点是你酷爱读书,有旺盛的读书的兴趣。并且这一支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开发出来的!所以说广博的读书吧。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加选择的阅读。谁的精力都不是无限的,要要善待自己的精力、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d35c37de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