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6-13 19:0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欢迎阅读!
古诗词,策略,有效,教学

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而古诗词则是这“汪洋”中的瑰宝。对于古诗词的教学策略,除了讲座中介绍的“(一)以情感做引领,架起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二)淡化诗意讲解,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三)渲染意境,让学生徜徉在情境交融中;(四)强化语言积累,着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五)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让古、诗词学习生活化。”这五种以外,我认为还有以下两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是整合资源,把握基点;二是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一、整合资源,把握基点。

1、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如在教学边塞诗《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就以“悲”和“喜”为主题,采用“合—分—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先整体入手:读《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找能反映“悲”特点的词,奠定内容基础;继而分步教学:让学生从《示儿》的“万事空”中感受即将逝去人之“悲苦”,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喜欲狂”中感受国人为收复失地之“欣喜”。同样,以“送别”“思乡”等为主题,整合相同资源的古诗词采用“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会贯通,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望湖楼醉书》后,出示另两首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雨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提出自学要求:这两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三首诗的地点、时节、诗人的心情相同,但描写的西湖景色不同,描写手法多样。让学生比较阅读,调动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并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更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3、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补充学习《鹿寨》《送元二使安西》;学习杜甫的《绝句》,补充学习《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了解诗佛王维”“探访诗圣杜甫”等,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激发他们不断积累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发情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赠汪伦》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李白正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用桃花潭水来比喻他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之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仿照《赠汪伦》写写朋友、家人间的送别诗。学生们兴趣盎然,亲情、友情跃然纸上。一学生是这样写的:“芬芬乘车将欲行,忽闻身后告别声。高速公路长万里,不及晶晶送我情。(芬芬、晶晶均为班内学生。)也有这样写的:“妈妈帮我缝衣服,一针一线密密缝。绵绵纱线细又长,不及妈妈爱我情。

在教学《忆江南》后,学生也跃跃欲试,纷纷填词。如“家乡美,风景旧曾谙。暮冬麦田青青色,晨起白雾轻如纱。能不忆家乡?”一位学生则写道:“落笔好,瓜果旧曾谙。落笔芒果红胜火,落笔猪肉甲天下。能不忆落笔?”

模仿诗歌的表达方式,进行有创意地表达,能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信息加工、处理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引导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自主探究。此外,“借助插图编故事”


“合作表演古诗剧”“串连课文和古诗”音乐古诗相融合” “课内课外一体化”“小老师教学古诗”等也不乏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今后,将一如既往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爱诗、读诗,陶冶性情,放飞心灵。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f35846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