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关系存在问题和对策

2023-04-15 18:2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同伴关系存在问题和对策》,欢迎阅读!
同伴,对策,幼儿,存在,关系

幼儿同伴关系存在问题和对策



幼儿同伴关系存在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幼儿同伴关系问题是近年来一个较为热点的社会性问题。幼儿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伴关系是学前儿童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上世纪80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的目标由“智育中心”论逐渐向儿童的注重全方面发展方向转变。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幼儿关系问题的研究。就目前而言,国内对幼儿同伴关系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这个领域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研究的空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家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投入逐渐加大,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很多关于幼儿同伴关系的专注和论文。在国外,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杜普论述了各种社会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她指出社会化大都发生在关系中,幼儿只有在与同伴交往中才能习得社交技能。在国内,庞丽娟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幼儿行为特点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影响,并把这些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她还研究了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成因和培养等,为后人的继续完善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有些学者,如李利等人则是从同伴关系对幼儿个体的影响方面研究,总结出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人想通过对幼儿同伴交往现状的分析,找出幼儿同伴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为解决幼儿同伴关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对这一论题的研究可以延展丰富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得对幼儿关系问题的新的认识。

2实践意义:同伴交往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与人相处的技能,获得友谊,初步了解建立交往礼仪,建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同伴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化力量。

二、研究的思路、目的、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一) 研究的思路

本文以幼儿同伴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归纳我国目前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

(二) 研究的目的:

同伴交往体现了同龄人之间平等的关系。幼儿同伴关系是幼儿在与小伙伴一起学习、戏、生活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机关系,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这些作用是成人无以替代的。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幼儿的社会化、性格的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了解国内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以及表现,分析期中的原因,探讨幼儿关系的意义;通过国内外对幼儿同伴关系研究现状的比较研究,总结并延伸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使人们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为幼儿同伴关系的建立提高机会、创设环境,;最后,给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教育孩子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建议。

1 / 3


幼儿同伴关系存在问题和对策

(三) 研究的内容: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意义 (四) 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 三、研究对象:学前幼儿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体悟幼儿的心理。

2、抽样调查法:通过对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抽样,得出可行性的数据。 3、家访法:通过对幼儿进行家访,感受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 4、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部分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5游戏法:与幼儿玩游戏,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绪的变化情况。

6、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研究这个论题的成就,并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帮助完成论题。

7、谈话法:通过与幼儿及其家长的谈话,研究幼儿的情绪及心理健康状况。

五、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汉语大词典》中对“同伴”定义为“同伴,即同伙,谓共同参与其事;伴侣,同行者”1

2、张岩、刘文指出“同伴交往关系是指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互相影响的过程。同伴交往能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2

3Howes提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反映幼儿与同伴成功交往的社会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分为两个部分。

4、我国学者张文新在综合国内外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同伴关系的概念:“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3 (二) 相关研究

1关于幼儿同伴关系价值研究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杜普论述了各种社会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她指出社会化大都发生在关系中,幼儿只有在交往中才能习得社交技能。4 2关于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外学者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主要从社会性角度,个体性角度,和一些其他角度。从社会性角度出发,多依奇在(1960的研究中证实了社会性目标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十分明显。5李幼穗,孙红日的研究发现价值取向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定向、个体的合作策略、个体对自我贡献的估价等有直接影响。6 3关于幼儿同伴关系问题研究

庞丽娟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幼儿行为特点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影响,并把这些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她还研究了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成因和培养等,为后人的继续完善奠定了理论基础。7

4解决同伴关系策略研究

这一问题的研究首先兴起于欧美的心理学研究,理学家主要从认知角度、行为角度、情感角度对幼儿进行教育干预。

国内对这一方面问题的研究是在借鉴欧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上兴起的。这一时期, 儿童同伴关系策略研究既大量散见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当中, 也有对儿童的交往及能力进行教育干预的研究。例如, 王国祺探讨了儿童侵犯行为的矫正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徐晓华 探讨了儿童退缩行为的矫正。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0dcf6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