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2022-04-29 08:11: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古诗,石灰,下册,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教学过程: 一、引领回顾

1.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于谦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的于谦。

2. 是的,他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

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12岁。

3.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今天学习的《石灰吟》可是说是一

首石灰的赞歌。

4. 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5. 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合作探究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那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听听石灰的自述吧。

2.听了石灰的自述,你能对照古诗找出几个关键词来描述石灰的过程吗?(出示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3.出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你是如何理解千锤万击的?(这里的千,万是虚词,表示很多次的敲击捶打) 谁能来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了怎样的煎熬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1.你读出了石灰的痛苦,你感受到了石灰承受着煎熬)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烈火焚烧)

4.焚,焚是一个生字,同学们观察一下,焚的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摆布,谁来说说看? 我看到同学们昨天在预习单上已经尝试先写这个字了,让老师来展示一下你昨晚写的字。 根据读帖读得,评价一下,他写的怎么样?

(书写功底真不错,真了不起,第一遍就能写的这么美观) 让我们再拿起笔来写一写这个字,你一定能写得更好看。

5.看着烈火焚烧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

6. 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你是从哪个词看出


来的?

7. 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

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小事,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七律长征》中学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和《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也是这个意思。 三、精讲点拨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8. 是啊,无论是千锤万击,还是烈火焚烧,在石灰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小事,从

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石灰的哪些品质呢?

9. 这就是坚强不屈的石灰,这就是宁死不屈的石灰,难怪诗人如此敬佩地吟诵到(课件出

示)

10. 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

怕”呢?··

11. 是啊,就是要给千家万户粉刷墙壁,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读

12.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仅仅是石

灰吗?

总结:是啊,于谦虽然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歌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总结提升

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过渡:我们要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1. 讲述背景: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房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老师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回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那么画像上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朝皇帝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2.于谦从小就决意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读——

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 1.学生看资料。

2.看完材料,你对于谦这个人又有些怎样的了解?请写在方框里。 3.学生汇报。 (三)入境诵读

正月二十三这一天,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北京城乌云密布,闷雷滚动。城中的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有何惧?但他分明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在天地间悠悠回荡——(要留清白在人间)


五、新知引领

读咏物诗,激荡“清白”之音 (一)介绍其它咏物诗

《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于谦的志向。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很多的诗,都是诗人“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慨与志向,我们再来读两首这样的诗,体会这类诗歌的特点。 【出示】《墨梅》《竹石》

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格。课后我们还可以找找这样的咏物诗来读一读。 (二)吟咏“清白”民族魂 1.串读三首诗

【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 愿意再读读这三首诗吗? 2.揭示“民族魂”

读着读着,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了三句诗。每首读一句。

3.读着读着,我们把这三首诗读成了三个词。谁能把这三个词读出来。

4.在这节课中,如果《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的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这两个字是……

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最后,让我们来吟诵这首千古名诗——《石灰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557e49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