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 投江寻父

2023-03-04 07:0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曹娥 投江寻父》,欢迎阅读!
曹娥,江寻父

曹娥 投江寻父



在浙江上虞,有一条江叫“曹娥江”,这条江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而得名。 曹娥(130-143),东汉浙江上虞县曹家堡人。父亲曹盱,捕鱼为生,经常亲自划船到江中做一些唱歌迎神的工作。曹娥8岁时,母亲患病严重,她愿以身代,遂于伍相神前,割股和药让母亲喝下,母亲的病很快得以痊愈。

汉安二年(143)端午节,按越地旧俗,曹盱在舜江上参与迎潮神祭祀伍子胥,江面上突然起了风浪,小船被一个大浪打翻,就像一片落叶一样,旋即被江水吞没,曹盱也就随之跌入江水之中。

由于江面风浪太大,岸上的人们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时不知所措,无法及时打捞相救,只好叹息着离去。噩耗传到曹家,14岁的曹娥听到父亲落江的消息,哭着奔跑到江边,悲痛欲绝地沿江反反复复地一边喊一边寻找着父亲。 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曹娥在江边日夜不停地寻找着,呼唤着,哭声几乎传遍了整条大江。可是连续三日下来,也没有找到,父亲依然是生死未卜。曹娥哭干了眼泪,不吃饭也不睡觉,每天日夜守在岸边苦苦寻找。人们都非常同情她,纷纷劝她要保重身体。曹娥告诉大家说:除非找到父亲,否则绝不放弃。

在江边连续寻找守候了十几个昼夜后,曹娥知道这样下去是不可能找到父亲的,于是,她就将自己的衣裳抛到江水之中,然后双膝跪在岸边,对着江水说:“父亲,如果您在天有灵,就成全女儿的孝心,让这衣裳在您所在的位置沉下去吧!”说也奇怪,她抛出的衣裳随着江水漂流了一段距离后,在一个地方打了几


个转儿,就沉了下去。曹娥见状赶紧在衣裳沉下去的地方,纵身跳了下去。 五天后,江面变得异常平静,有人隐隐约约看见下游的江面浮着两具尸体,近前一看,原来是曹娥背着她的父亲。虽然父女俩都没有了气息,身体已经冰凉了,但是,曹娥还是紧紧背着父亲,一点也没有放松。在场的人们见此都流下了眼泪,都说是曹娥至诚的孝心感动了江神,才让她在水下找回父亲的尸首,并把他们送上水面。孝行感动乡里,乡亲们用最隆重的仪式,将曹娥父女同葬于江东。 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县令度尚“改葬于江南道旁”,并奏请朝廷旌表为曹娥孝女,为其立碑建庙。碑文由度尚弟子邯郸淳撰写,史称汉碑。此后舜江“自东山东小江以经龙山至百官一带”改称曹娥江。后汉中郎蔡邕访曹娥碑,读其文,题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寓意为“绝妙好辞”。后刻于碑之背面。此事,《三国演义》上有记载,后人称为华夏灯谜之始。

后来,曹娥得到五位皇帝六次敕封,分别为灵孝、昭顺、纯懿、慧感、福应、灵感夫人。

曹娥之孝,惊天地,感神灵,动华夏,启古今。正如诗人佟云霞所吟:心摧号哭自投江,抱父虔诚恸上苍。丝色碑文垂千古,以彰孝女胜儿郎。 明朝开国功臣刘基有诗道: 曹江源自舜江来,抱父悲同泣哀, 纵使乾坤灰劫火,娥心一点不成埃。 刘基又作《青田诔辞》一首以祭,辞曰:

曹为娥姓氏,氏曹几千许,娥为曹氏女,女行千万夥,娥游千百载,娥孝人谁伍,前或拟缇萦,月轮比萤火,后或配朱娥,雷门持布鼓,肫肫孝娥仁,荆璞匪凡,卓卓孝娥行,轰烈同雷斧,虽有绝妙词,莫写娥心腑,究竟哀慕衷,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76496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