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现象分析

2022-04-08 05:2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分析》,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现象,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 社会心理学 班号: 学号: 姓名: 成绩:

社会心理学现象分析

为期11周的社会心理学这门选修课即将结束,老师布置得这个结课论文写一篇跟社会心理学社会现象有关的论文,让我很是头疼。因为我根本搞不懂要写什么,所以我用电脑查了一下资料,了解到这就是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然后对其制造者操作者或者参与者的想法动机或者手法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好像很复杂的样子。我觉得以我对心理学的理解,很难分析的客观透彻详细正确,所以还希望老师多多给给予指导。

我是一个足球迷,对足球很感兴趣也很了解,下面我想针对足球场上的恶势力——球迷骚乱和足球暴力事件进行分析。

足球自诞生以来,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精神鼓舞,它几乎被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所普遍接受,而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足球赛场中球迷骚乱和暴力的出现,给这项运动蒙上了阴影。世界各国的球迷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英德足球流氓更是臭名昭著,南非的足球流氓更是世界闻名。就连赛场纪律一向比较严明的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也出现了球迷骚乱和暴力事件,如1985年中国足球上最为严重的“5·19”暴力事件。当时曾雪麟执教的中国足球国家队只要在当天小组赛最后一战中与香港队打平即可出线,结果中国队以1:2输给了香港队。比赛结束后,许多现场的观众压抑不住内心的悲愤,情绪激动,要求与足协领导对话,他们在看台上哄闹、投掷杂物达40多分钟。退场后又哄砸汽车28辆并殴打司机,并砸坏地铁站公安通岗亭,辱骂、殴打公 干警,共有40余名干警被打伤,酿成了所谓“5.19”事件。这是中国球迷的第一次球场闹事。事后警方共抓获127名肇事者,7名构成犯罪的依法逮捕,拘留38(——摘自百度贴吧)又如19959月,泰达在主场输给了国安这对老对手,导致天津球迷十分愤怒,他们开始哄闹,点燃了报纸和衣物,并砸坏数辆北京牌照的汽车。可见,球迷骚乱和暴力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问题。足球暴力像瘟疫一样在世界各地蔓延,它不但违背了足球运动的宗旨,还危及了人们本身的安全,因此而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著名人类学家瑞德·罗雷兹证实:体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侵犯性冲动得到释放。而美国社会学刘易斯·科塞也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而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紧张和冲突。冲突的起因是作为不平衡的社会系统中的下层成员,对这一系统产生怀疑,并起来进行斗争。在对影响冲突的各种变量的分析上,他认为,缓解社会不满的渠道越少,转移不满的内部组织越少,一般社会成员成为特权阶层成员的流动性越少时,则这种冲突就可能越激烈,并且冲突越是围绕着现实问题发生,则其激烈性越大,情感介入越多,冲突越激烈。

根据他们说的,我认为引起骚乱的一个原因就是球迷们对比赛不满意。他们认为球迷花钱买票进来看比赛,比赛不能让他们看的舒服,带来享受。可能是因为不满支持球员在场上的懈怠,不积极;可能是不满意裁判不公平的执法;还可能是场上球员直接起的冲突间接带给场下球迷也起冲突。不管是什么原因,一旦这个导火索被引燃,炸弹被引爆,骚乱就必然会产生,后果往往不可预计。

球迷在球场上看球,怀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态势,从其在现场看球的目的看,本人将球迷划分为一下六类人群:

1)求知型。求知比赛结果是此类观众的主要动机,此外还包括有偏重对比赛技术、战术和规则的求知,这类人一般属于比较爱球,一般不会挑起事端;

2)审美型。这类球迷把足球比赛,当成艺术品来欣赏,他们和求知型球迷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常常是观众席上的“斯文派”。这类人一般属于比较懂球,会因为场上球员的某些行为举动而大呼不职业、不专业,但是不会因为输球或者裁判等因素而引发骚乱,他们往往在赛后主动分析自己喜爱球队的不足进行反思。

3)娱乐型。这类球迷来到球场,是为了娱乐、消遣、度过余暇。有的人甚至不懂足球规则,只知道进球就是好的,在场下经常表现为大喜大悲

任课教师: 陶塑 日期: 2013 5 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 社会心理学 班号: 学号: 姓名: 成绩: 4)求同型。人们有一种求得社会归属和他人认同的社会心理。求同型与娱乐性球迷往往随赛场气氛和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其行为一般表现为随波逐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认同与比赛结场果的功利关系相一致;

5)发泄狂热型。这部分球迷特别迷恋球场的热烈气氛(呐喊、嘘吹、唱歌、吹口哨、鸣喇叭等),他们一般表现为的心理因素不稳定,场内外任何正常或不正常的事件均是他们关注的热点,该群体是足球赛场热烈场面的主力军,再加上足球比赛之外的种种社会问题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过失的狂热行为,也是影响赛场秩序不稳定的关键群体。

6)不法分子。他们是借助于足球比赛的特殊环境从事违法乱纪活动,必须依法严厉打击。比如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在球场周围发现可疑包裹或者在球场内私埋炸弹的事件都是他们所引起的。

在上述各类型中除不法分子外,其余均寄情于足球,都有自己所喜的球队,因此,心理倾向极为强烈。他们追求足球竞技带来的强烈的感观刺激,达到各自欲望的宣泄。他们或呐喊或嘘叫或鸣喇叭或跺地板或动作举止毫无顾忌,以支持自己所钟爱的球队,由于胜负而大喜或大悲,完全不顾周围的一切。失范的行为既无意识的自我表现,又刺激了周围的球迷的情绪,进而产生了情感上的互动,形成了不易控制的集群行为。一旦受到不良诱因的作用,有时就会形成球场暴力或者球迷骚乱,以至造成社会、财产的破坏和损失。

社会学家认为:集群行为的产生需要有必要的环境和场所。反过来说:有些特殊的场合也便于人们对某种刺激做出自发的反应,从而产生集群行为。这种场所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同时这种场所还必须能够容纳足够多的人群。在这些地方的人群聚集,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而产生集群行为。足球赛场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球迷的心态随着 比赛在变化,感情和情绪也在不断被激发,工作和生活中的烦心暂时都放在了脑后,没有了自控,没有了约束,这种情绪为感情的互动,从而成为孕育骚乱和暴力的土壤。比赛中处于兴奋状态下的球迷,其自控能力因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比赛气氛的引动而削弱。有的球迷易激动,他们的情绪变化快、激发快,往往对周围其他球迷群产生“从众心理倾向”的影响,与部分激进球迷形成了情感互动,致使球迷群在情绪上产生共鸣。尽管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观众是在社会控制体系的约束下,被动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但一旦这种社会控制体系解除,延续的不同个体心理倾向情感和已经形成的集群行为相遇,彼此的激化,就会产生直接的冲突,造成社会控制机制失控的骚乱,甚至球场暴力,甚至酿成悲剧。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这些骚乱的发生呢?个人认为有一下几点:

第一, 足协、俱乐部和球迷协会要坚持不懈的做好球迷工作,引导球迷正确看球。不要因

为一场比赛的胜负就质疑球员为球队效忠的决心。

第二, 净化裁判队伍,多启用高水平职业化的裁判。今年来的比赛争议不断的主要原意就

在于裁判这一关键环节。像我国的比赛,裁判很少有能令球迷满意的,不仅因为裁判水平低下,更因为这名裁判之前执法的比赛的表现就不让球迷满意,给人的印象就很差,之后不管有多么上佳的表现,起评分已经很低了。

第三, 消除赛场安全隐患,加强安保工作,加强为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我觉得以上三条如果能切实做好的话,赛场骚乱事件就能尽可能的避免了。

虽然我国不是一个足球强国,甚至不算是足球大国,但是我们在国际足坛上树立起的文明足球之风还是很值得广大球迷认可的,作为广大球迷,我们更应该珍惜和维护我国足球的成果,不能因为球场暴力事件玷污中国体育大国的形象,更不能让球场暴力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希望本文能让广大球迷引以为戒,为我国足球事业贡献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任课教师: 陶塑 日期: 2013 5 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a06b62f242336c1eb95e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