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管理对公司治理合理化模式的构建

2023-01-31 20:4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财务管理对公司治理合理化模式的构建》,欢迎阅读!
对公,合理化,浅析,财务管理,治理



浅析财务管理对公司治理合理化模式的构建

财务管理存在于公司治理的框架之中,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会引发财务决策、财务目标的转变。公司治理结构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要正确认识公司治理机构的内在逻辑,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理财行为, 必能提高经营绩效。



标签: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

一、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司管制。它存在的基础就是公司的所有权和法人的财产权出现了相分离的情况,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在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牵制和制衡,明确的规定了股东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公司治理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公司规范形式。也就是说,司治理结构具体化了公司的所有权安排。公司治理结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外部治理模式,它是指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受到资本市场、人力市场等的制约,供应商、消费者、政府和投资者都影响着企业外部治理模式。第二种是内部治理结构,它是指通过组织结构来界定和限制企业内部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经理、员工、债权人影响着内部治理模式。两权分离、信息不对称这些客观现实导致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而受托人处于信息优势的一面。如此,代理人在代理的过程中就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代理人为了一己私利,有时可能会选择风险比较大而收益比较高的项目,这样就产生了代理成本。企业必然是想把这种代理成本降至最低,于是,由股东会、董事会、高管人员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必然产生了。公司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只有把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利益冲突在完备的契约中解决清楚公司治理才能完善完美。例如,从外部治理模式上看,供应商、消费者、政府和投资者都和企业存在着间接的利益关系,如公司能否兑现承诺给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条款,能否如期履行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能否足额缴纳税款等。



二、财务管理目标下的公司治理

首先,公司治理的层次是一个逐渐向外扩展的圆形区域,从公司董事会治理一直拓展到社会治理,它受到制度和环境的双重制约。个人认为,财务管理下的公司治理应该秉承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按照治理者的要求进行管理,最终达到双赢。财务管理目标影响下,公司的治理模式逐渐演化为东之上治理逻辑和共同治理逻辑模式。



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逻辑模式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运用各种财务手段,为股东带来最大的财富,最终使得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治理逻辑非常重视出资人的地位和权益,着重于强调出资人和所有人对公司剩余产品和权利的索取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所有权之间达到了有机统一,企业也容易实现其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但是,股东之上模式存在着比较多缺陷:现代企业大多




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必然导致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尽相同,也就使二者的利益出现矛盾和分歧。所有者为了自我利益的实现一般不愿意冒风险,而经营者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通常愿意尝试风险度较大的项目。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如果再沟通不良的话,经营者的投资项目和资产处置经常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是由多边的契约关系组成的。契约关系的各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和独立的,所以也就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中各主体之间必须平等、独立,才能平衡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个契约关系中包含着供应商、经营者、债权人、消费者、政府等多个主体,他们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平等和和谐是企业效率的保证。如此看来,在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中,仅仅重视所有者的利益是远远不够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亦至关重要;其他经营者的参与才能保证经营者的权威。



三、财务管理下的公司治理的展望

上文我们说过公司治理的最外层就是社会治理,企业要谋求发展,就必须考虑到企业发展中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同样,企业管理目标中应该把社会责任放在日程之上,财务要求上要兼顾社会的要求。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目标能否实现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决定的,同样需要大的社会环境的认可。此,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扩展到社会财富最大化这一层面上来。企业生存必然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但与此同时,也应实现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和期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应该做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利益、帮助弱势群体,支持公益事业,这些行为其实对实现企业经济目标是没有助益的,但是它能在广大公众面前形成良好的形象,从而更有助于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公司治理层次向外扩展的过程中,社会价值最大化已是必然趋势,会成为企业发展追求的基本目标,它兼容了时间价值,风险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因素,是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高度统一。这是目前充分考虑公司治理结构后对财务管理目标作出的最佳选择,也是企业需要长期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秦岭.财务管理目标再认识[J].经济师,2011(5).

[2]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6).

[3]安红英.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ac0be9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