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22-06-01 04:28: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浙江省杭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欢迎阅读!
杭州市,浙江省,期末,试卷,语文

浙江省杭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综合性学习 (3题;共8)

1. 2分) (2019八上·宁波期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班级开展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 (新闻·彩车回归)

任务一:小语组织大家到网上找寻有关国庆阅兵的相关新闻,选择“浙江彩车”这则新闻,请完成: 1016日,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活动的“潮涌之江”浙江彩车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上公开展出,结合现场讲解和互动活动,让更多的市民群众零距离感受整辆彩车所包含的丰富含义,重温彩车从天安门广场前驶过时激动人心的那一刻。

101日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游行活动上,浙江彩车“潮涌之江”号盛妆亮相,以其 的主题、 )的创意和( )的激情,表达了5600余万浙江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赞美和真切祝福。

第二节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节中横线上的词语,按次序应该是以下哪一项?________ A.独特 鲜明 昂扬 B.鲜明 独特 昂扬 C.昂扬 独特 鲜明 D.独特 昂扬 鲜明 ③将以上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________

2 (诗文·山水之韵)

任务二:小语让大家寻找八年级上册中有关“山水之韵”的古诗文,感受祖国的秀美河山,做成以下这样的表格,请填写:

情韵 出处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浓浓秋意,光色交叠 王绩《野望》 树木葱翠,芳草茂盛 崔颢《黄鹤楼》 水中映月,天边云霞 李白《渡荆门送别》

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树树皆秋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春意盎然,绿叶繁盛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________

3 大家对“山水美景”古诗文进行归类,对“杭州西湖”特别感兴趣,以下四句不是写“西湖美景”的一句是(

A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代白居易 B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 C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代刘禹锡

D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明末清初张岱



1 12


2. 1分) 本文先总说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然后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进一步说明。最后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________和解放后________

3. 5分) (2020·河池模拟) 班级开展“灯谜的魅力”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指出下列句子的谜底。

南面而望,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打一用物) 2 生活处处是语文。请你写出一个谜面并写出谜底。 谜面:________(打一字) 谜底:________

3 有人认为灯谜只是民间习俗,仅供娱乐消遣,没必要了解这一民俗,对此你有何看法?(70字左右)

二、 文言文阅读 (1题;共6)

4. 6分) (2016·龙东) 阅读古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 , 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 , 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 , 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丰收。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时时而间进 ________ ②故夙夜孜孜 ________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3 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____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述)

三、 字词书写 (1题;共3)



2 12


5. 3分) (2019九上·嵊州期中) 结合语境辨音形。 1 (任务一)为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一个对读书着迷的孩子,一捧起书,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①着迷(________ ②着落(________ A.zhāo B.zháo Czhe D.zhuó

2 (任务二)找出右图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四、 现代文阅读 (5题;共37)

6. 7分) (2019·郴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宇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句式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

(节选自夏丏尊《怎样阅读》



3 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f792ed6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