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徽因抗战时期诗歌创作

2022-08-04 10:03: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林徽因抗战时期诗歌创作》,欢迎阅读!
林徽因,抗战时期,诗歌,创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林徽因抗战时期诗歌创作

作者:葛月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4

摘要:本文紧扣诚实的心灵体验,在现实、国家、时代和个人的互动中,着力考察林徽因抗战时期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兼及艺术表现形式,揭示其独特的文学史价值。 关键词:诚实”;情感体验;抗战时期;林徽因诗

1937-1945年抗战时期至40年代末,林徽因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她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诗中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而诚实的情感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林徽因全部的作品中,这也是探究她抗战时期及四十年代末诗歌的一把锁钥。

一、战时流动中的驿站笔调

七七事变后,林徽因一家被迫离开北平,开始战时流亡生活。从天津乘船到青岛,后辗转到长沙,期间共计舟车16次,进出旅店12次。在长沙不久,住所被日寇飞机炸毁,全家人仅以身免。同年冬在迁往昆明途中,在贵州晃县患肺炎,林徽因健康大受损伤。几经辗转,于19381月,抵达昆明。不久梁思成病倒,一家生计来源倚靠林徽因翻山越岭给学生上课所得。正是这种生活分量的加重,使得林徽因有了切近普通人的生命體验。《昆明即景》便是林徽因对生活深入体察而作,该诗由《茶铺》和《小楼》两首组成。《茶铺》以立体的构,描写了昆明街头茶铺里喝茶人的各种姿态:笑的皱眉的抽着旱烟的,来到茶馆就可以放下扁担同肩背幽默估量生的短长”[1]。喝茶人的忙碌与辛酸都在一碗清茶里得到化解,获得短暂的安宁。茶叶意象融汇了诗人对生命的体悟,展现了战火狼烟中普通人的乐趣。

《小楼》一诗则熔铸了建筑意,工笔画的手法勾勒出昆明矮楼若隐若现的韵致。窗开一条缝/夕阳染红/如写下古远的梦[2]诗人在日常生活的门缝中发现诗情,表达对和平生活的祈愿。而张大爹却觉得不吟咏它好,他愿把生活过得真切自然,拐着杖常到隔壁沽酒,宁愿过桥,土堤去看新柳。这些乡村意象的描绘和平常百姓心理的捕捉都渗透着诗人对现实的观察和独特的生命感受。诗中出现的矮楼破坛破罐颇具象征意味,文明虽被战火摧残,却仍以残损的姿态留存下来。张大爹这样的普通百姓战争时期也能够保持对美好新事物的追求,这也是后方民众生活哲学的典型映照。 二、个体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共生

40年代的抗战氛围下,对女性的种种规范在此时得到弱化,个体的情绪有了生发的土壤。早年在给胡适的信中,林徽因就曾表达过唯恐做妻生仔的过一世的身份焦虑。1940年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0d6ec6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