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两首

2022-09-17 09:1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年级古诗两首》,欢迎阅读!
古诗,年级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从京口到瓜洲只隔一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何时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啊!

王安石(102110865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改这个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景。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茫茫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打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的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不能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张籍,768830,字文昌,唐朝人,祖居苏州,后居和州乌江(安徽和县乌江镇),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为诗手法活泼圆转,有《张司业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502ccaa1c7aa00b52acb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