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社会主义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doc

2022-04-11 05:2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述社会主义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doc》,欢迎阅读!
新中国,论述,社会主义,历程,发展



论述社会主义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1949---1965年的初步摸索阶段

1949---1956社会主义的初步建立

新中国建立初期,虽说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但整个国家所呈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残留景象,想要实现社会主义,可以说是一项十分难以完成的任务,但是这也是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是无法逃避的。

谈到社会主义的初步建立,那么必然少不了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工商业都需要改造,尤其是工商业,是所有改造中的重中之重。初期的工商业成分复杂,有社会主义的成分,但绝大部分是由新民主主义时期残留的非社会主义成分。经过实践后,共产党经过公私合营,使得原来的工商业变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私有制经济为辅的新的工商业形态。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三大改造的完成也标标志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建立。

1956---1965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起步的“十年”。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中共八大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初期探索中的失误

紧随中共八大之后的便是如火如荼进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了。

中共八大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建设的。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1958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倾冒进导致了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早在1955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就在加速合作化过程的思想下萌生了规模要搞大的思想。现在办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为了易于办成,为了使干部和群众迅速取得经验,二、三十户的小社为多。但是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此时,毛泽东虽然还是强调小社并大社“要有步骤,要有适当的干部,要得到群众的同意”,但急




于由小社进入到大社的思想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561957年初全国普遍大办高级农业社后,就出现了许多社的规模偏大,管理困难,平均主义严重,矛盾也很突出,以至部分社员对生产、分配意见很多,纷纷闹退社等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发出若干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要求控制社的规模,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提出“村和生产队组织确定了之后,应该宣布在今后十年内不予变动”等等。然而,这个方针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认真的执行。

总而言之,这两次失误,都是因为共产党在建设初期,并没有认清现实,从实际出发,而是以为的图快,这是不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因此它们也成为了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车之鉴。



1966---1976年的十年动荡

十年动荡的原因分析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对国内形势的严重估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60年代的前几年,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尚未完成搞清楚的情况下,随着经济调整的深入,党的领导层内对国内形势和调整政策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认识,毛泽东把调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当做资本主义,把党内与他不同意见的领导同志视为修正主义,而对当时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随之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毛泽东之所以采取文化大革命这种极端形势,是因为他认为1963年以后开展了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的、全面的、由下而上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取回来,才能避免出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了解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还要注意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及其对国内的影响。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形势发生的复杂、深刻、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亚非拉国家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民族独立运动,武装斗争风起云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反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学生运动、反战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民权运动日益高涨。左翼激进思潮在不少国家得到发展。



十年动荡对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的启示

文革期间,在经济上,他们反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用他们所谓的阶级斗争代替生产斗争。他们攻击四个现代化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改善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措施都攻击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把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 术和发展对外贸易攻击为“崇洋媚外”“卖国主义”4 他们鼓吹社会主义制度的巩面和发展不需要物质基础,并且提出了“不为错误路线生产”等一系列破坏生产的荒谬口号,污蔑工人农民的积极劳动是“替走资派涂脂抹粉”。他们任意歪曲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的原意,把按劳分配说成是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用反动的平均主义代替社会




主义的按劳分配。他们完全否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基本适应的方面,反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竭力鼓吹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客观需要的“穷过渡”。这一切,必然导致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破坏。 文化大革命”的这一历史教训表明: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是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人民 生活逐步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的根本条件。

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指导思想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性质都没有改变。在这十年中,由于毛泽东同志对极左思潮的 一定限制,也由于党和人民对“文化大革命”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抵制与抗争一直没有停止,“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经济建设、科学 究还在进行并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局面。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 “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的历史性决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 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的一系列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历史决议》也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 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 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正是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也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不断前进的。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研 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坚定不移地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要坚持党对“文化大革命” 的正确结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历史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83b45c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