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023-05-11 07:0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欢迎阅读!
双全,不负,如来,自有,世间

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 仓央嘉措

关于仓央嘉措,我们了解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当我们痴痴地念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时,也许仅仅是把这种二难的诘问降格为一个爱情难题,而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佛学大意和生命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根据自身的想象和需要来揣度、解读和取舍这位六世达赖的智慧话语,以至于我们一厢情愿地把他当作一个和苏曼殊一样风流的情僧,忘了他其实是通过爱情这一永恒的人性载体,去验证生命之道和实践开悟的特殊努力。 桑田吉美诺布说,仓央嘉措最根本的教诲,就在于生命本身,不管它以什么相显现在我们眼前,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是的,仓央嘉措的美丽和意义,就在于这个生命本身。他的风流放荡,他字字惊艳的情诗,乃至于他赫然长逝青海湖的最后绝唱,都是在以不同的诉说、追寻生命本身,以这种迥异于坐而论道和著书立说的奇异方式向我们传达关于生命道路的本真启示。 佛的种子本就种在每个人的心中,能不能让其开花结果,则要看各人的修行。每个人都是佛,每一种物象,不管是山川日月,还是尘埃微粒,自我之外的万有,皆是成佛的缘起。如王阳明所言,无善无恶心是体。明了这一点,便知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便明如来曾经是我身,如今无我是如来



仓央嘉措的暗示是: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因为如来本是卿,卿不过是如来所显示的万千相里的一个而已。当你执迷于在如来和卿之间二选一的时候,当你意乱情迷甚至喊出世间从无双全法,宁负如来不负卿的时候,你实际上还在沉迷于这红尘滚滚的外在色相,把其看作了唯一的真相和归途。你还不明白——

¤爱本身就是一种无望的执着。

法国诗人瓦雷里说,这世上的一切均有明天,唯独爱没有未来。为什么爱没有未来?因为爱就像海德堡的测不准原理,你没法掌控: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因为爱就像生命本身,既有在阳光下存在的权利,也有在黑暗中必然消亡的时刻。 此时你为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柔肠寸断,乃至于想自杀殉情,一转眼,你又会移情别恋,爱上他人。这不是因为你薄情寡义、道德败坏,而是因为你也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性,它就像流水,一直处于生发变化之中,每一次流动产生的荡漾,都会产生不同的生命故事,产生不同的爱的传奇。这就是生命本身。天地无常,世事无常,人心无常,这是事物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本质,也是这世界美丽的源泉。

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就要既接受这爱的盛大,也要接受它的变异,它的不确定,以及它的死亡。相爱之时心存感恩,相濡以沫,等到不再爱了,也不责备,不抱怨,不后悔。你会发现,爱,任何形式的爱,到最后,其实只剩下一个过程。你能拥有什么样的过程,并不取决于你爱的深浅程度,而是决定于你对待爱的态度。即是说,你把爱看成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爱源自于巨大的虚空。

我们如此强烈地需要爱,是因为我们还不自足,还没法接受生命中巨大的虚空,以及必


将到来的死亡。这死亡,不管多么繁华和热闹,总归要每个人自己去面对。其实,我们是要在爱中学会接受死亡的,但是,我们却把爱当成了对抗死亡的武器,逃避虚无的挡箭牌。 那些繁茂地生长着的事物,都具有一个虚无的躯体。不接受这一点,就会把爱变成一种占有、一种对决。事实上,我们已经把爱变成了对权力的争夺。因爱之名,我们强制他人成为我们自己,随意编排他人的未来,任意践踏不同异见、文化和风习。

世间没有一种东西像爱这样纯粹,但也没有任何东西像爱这样,掺杂着如此多的暴力、权力和规训。

必须明白:如果你孤独,爱并不能让你不孤独,爱要做的,只是让你接受你的孤独,善用你的孤独;如果你恐惧,爱也不能让你变得坚强,它能做的,只是让你意识到恐惧并不可耻。

请记住:人总是要死的。

请不要忘记:在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活着。

爱从来不是一切的答案,它只是一切的起点。

¤真正的爱从来没有任何欲望。

叔本华说,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这句话可以作为爱的基本前提。爱的目的,不是

为了让自己更好,而是让他人更好。爱一旦有了欲望,就不再是爱了,就变成了压迫和统治。 爱,究其终极,就是要学会尊重、宽容和悲悯这荒凉宇宙里迟早要死亡的万事万物。 我们与它们原为一体:我们的光,在它们身上得到折射;它们的悲哀,也能在我们生命的年轮上看到。

即使当我们爱一个美丽女人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生命本身的欢喜和哀婉。遗憾的是,们的爱,总有企图,总有目的,总是为了得到。不是为了权钱名色而爱,就是为了自身的虚荣、他人的希望和社会的评价而爱。似乎,我们爱的,不是过于疯狂而毁灭别人,就是太过理性而牺牲了别人。

除非我们放下欲望,放下要求,只敞开本心,安静地倾听内心真正的需求……

¤爱是一种修行。

仓央嘉措,正是通过看起来过于风流的爱去修行的。对玛吉阿米也好,对达娃卓玛也罢,爱,于他而言,只是修行的磨砺和走向彻悟的考验。他的爱不是为了婚姻,不是为了情欲,而是为了超越它们的羁绊,打开澄明的眼,自在的心。

那首托名仓央嘉措而广为流传的《见与不见》,其所表达的东西,其实也与爱情无关。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这情这爱,能历风雨而常在如磐石的,只有佛的情爱。因为佛看一切,皆平等,皆怀着无限的温柔。不管你是谁,来自哪里,只要想皈依,佛就会守在那里,为你点一盏灯,直到你把其变成你的心灯。

所谓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固然可以理解为相爱的淋漓和潇洒,但其实所说的,只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要放不下过去和未来,而要活在当下。

仓央嘉措的启示,归根结底,即是: 当下即是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91b974e2bd960590c677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