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探究思考

2022-07-18 17:24: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探究思考》,欢迎阅读!
探究,幼儿园,思考,科学,活动

一、多样导入,激发幼儿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勇于实践,保证幼儿充足的探究时间

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究活动是一个多次操作和多次验证的过程,在探究操作活动中,他们失败的几率很大。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尽量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因为孩子们只有在多次的实践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才能解决问题,在孩子们的实践探究中,教师应做一旁观者,不能心急,不要怕他们出现错误,不能因为他们暂时没有成功,就直接告诉结果或立刻示范给幼儿看,而应该引导幼儿再次变换操作方法,鼓励他们寻找不成功的原因,分析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大班科学《巧取香水》,教师给幼儿提供一根吸管、一个瓶子、一盆香水,让幼儿自己探究怎么把香水用吸管吸到瓶子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先教孩子应该怎么吸,而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孩子们在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再做一做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巧取香水的方法。《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探究方法,才能体验发现的乐趣。可见,科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目的,让幼儿在探究、发现中积累经验、获得能力才是重要的。教师只有保证了幼儿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沉思,勇于探究知识,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讲究方法,提升幼儿参与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还必须通过适时和有效的引导,把握幼儿探究的方向,使幼儿有所收获。

1.适时、适度地提问引导

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时机非常重要,引导过早,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而引导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在科学探究中,教师的介入需要做到两点:首先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者探究结果需要成人进行肯定或鼓励时,教师需主动介入;其次当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出现实验操作停滞或者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教师也应适时介入。

2.游戏材料成为孩子自主探究的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只有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让游戏材料成为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通过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发幼儿自主并专注地投入研究和探索中,从而通过自己的发现来建构有关知识经验。当然,教师提供给孩子的材料应是幼儿常见的、熟悉的、不为他们所注意但又能引起其兴趣的、易操作的内容。.注重学习后的相互交流。

我们经常发现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会出现很多争执声音,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新发现向老师或同伴讲述。这时,教师可以引导


幼儿讲述自己操作材料的过程,并对他们的探究过程进行肯定的评价。我们一般可通过组织幼儿交流(结合操作记录卡):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操作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幼儿可以通过与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了解更多的解决办法,也能从同伴的讲述中得到灵感,激发探究的火花。

总之,幼儿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设计和组织利于幼儿发展的科学活动。在科学活动中,只有幼儿自己学会了如何去探究发现问题,如何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9433fa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