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诗翻译及赏析

2023-01-15 19:0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采莲曲,罗裙,荷叶,一色,赏析

曲荷叶裙一色裁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文解释】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词语解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一色裁:罗裙与荷叶的颜色一样,如同一块绿色绢料裁成的,互相媲美。 芙蓉:荷花。

向脸:荷花向采莲女如芙蓉般艳丽的脸庞开放。 乱入:纵横散乱进入荷花丛中。 简析:

这四句诗构成一幅美女采莲图在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荷叶之中,分不清什么是荷叶,什么是罗裙,采莲少女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相映照,人花难辨;本就浑然为一,眼花缭乱,不见踪影了,这时莲塘中歌声四起,定睛一看,方知采莲女仍在翠绿莲叶、艳丽荷花之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这首诗始终把美景与美女融为一体,就近取譬,清新贴切,于若隐若现之间,画面与形象更见生动,意境优美,情味悠长,匠心独运。

此诗虽然写美丽自然的采莲少女,却始终没有让她们在诗中明显出现,而是巧妙地将她们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田田荷塘,荷花盛开,闻歌却不见人,不禁让人心驰神往。全诗别具一格,悠然不尽。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


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0006d3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