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炳《画山水序》译文

2023-01-09 18:3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宗炳《画山水序》译文》,欢迎阅读!
译文,山水,宗炳《

宗炳《画山水序》译文

《画山水序》 宗炳

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

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砧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

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

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暎,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城能妙写,亦城尽矣。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

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熟有先焉。

译文:


圣人们心中含“道”并且把“道”应用与事物,贤者澄清其心智,心无杂念的领悟与品味“道”所带来的物象。至于山水,可以从其形质中发现道的所在,因此,像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伯夷、叔齐等这些圣贤神者,必定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等名山的游览活动。又可以称之为仁智之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即比德于山水)。圣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出道,而贤者则澄清怀抱领悟具象之道并且通于道,山水以其形质体现道,使仁者游于其中并获得无限的乐趣,不就是这样吗,

我眷恋庐山、衡山,又留恋久别的荆山、巫山,不知不觉我已经老了。自愧不能凝积精

气,颐养身体而重返健康,一想到不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游览砧石门等地就感到悲伤,于是绘图作画,创作这云岭山水图。

古时圣者的学说虽隐没于中古,距今千载,但我们任然可以领会的到;对于那些表现在具体物象之外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细心研究书本而获得。况且身处于山中,眼睛反复的观赏,以山之原来的形状绘制画面中山的形状,以山本来的颜色描绘画面上山的颜色。

昆仑山如此之大,眼睛如此之小,若眼睛离山太近,就看不全山的全貌;眼睛从数里之外观山的话,则可以把山的全貌尽收眼底;这是由于距离山水愈远,则所见之形愈小,山水之景也就尽收眼底了。现在用娟素绘制山水,则使得昆、阆山的全貌展现在方寸之间。竖着画三寸,就可以表现出千仞之高的山,横着画数尺,即可表现出百里连绵不绝的山川。因此观看山水画时就怕画上的山水形象不理想,好的山水画作品不会因为其形制之小而影响其气势之似。这才是自然之势。所以,嵩山和华山的秀美,天和地的灵趣,都完全可以在一幅图画中得以表现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352739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