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生平及思想

2022-03-27 01:41: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嵇康的生平及思想》,欢迎阅读!
生平,思想,康的

嵇康生平及思想

余景盼 5502210074 应物101

作为本学期选修的一门课程 ——魏晋名士与玄学。课程涉及了魏晋时代的多名名士,以及整个时代和各自的玄学思想。清谈,服散,啸歌,饮酒。毋庸置疑,其中“竹林七贤”可谓集大成者,而谈到魏晋玄学,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不得不提.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原籍会稽绍兴,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嵇康的生平: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最终司马昭还是判决其死刑。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于公元262年,时年三十九岁.更简单来说嵇康的特点和生平的几件大事可以用以下的语言来叙述:

相貌堂堂,狂放任性,长于诗文,善于琴乐,工于书画,醉于玄学,纵情于酒,鄙视权贵,隐于竹林,服食养生,偶得古曲,绝交山涛,仗义执言,临死托孤,广陵绝散。

作为玄学代表人物,嵇康的成就很多,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并曾弹奏一名曲《广陵散》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品为草书第二。又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当然以上是音律和丹青方面,至于文学创作,嵇康在整个魏晋时代相对来说可谓硕果


累累。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嵇康的思想;

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很具有当时的代表性,也正是因为其地位,也决定了其和一般的名士的思想的一些在深层次的不同。

作为“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在老庄道学的基础上阐发其对黑暗现实的理解和人生选择,醉于醇酒而不沉溺,超脱隐逸,其作品中洋溢对自由的精神追求和对权贵当道社会现状的批判,与同时期其他玄学人物相比不同的是,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名教等的清醒认识使其作品及思想有着更浓厚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内容。 玄学,又称“玄远之学”,于曹魏正始年间兴起。嵇康作为竹林玄学的代表有诗作《忧愤诗》《述志诗》《六言诗》等,论文《乐论》《达庄论》《通易论》《大人先生传》等。《释私论》中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思想的中心命题,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主张。玄言诗因其体现了崇尚自然和真情的时代审美风尚而为当时人们推崇。“任自然”即任从自然本性。嵇康以气言性,自然本性为气所规定。嵇康擅长思维论文创作,即“师心以遣论”语言富含诗意,无意雕饰重在自然流露,如《与山巨源绝交书》《养生论》,从诗文之中透露内心情感。

玄学强调超越自然和宇宙本体之上的“道”“无”的精神追求和哲学境界。玄学的兴起与汉末社会危机的加深、汉王朝的解体和经学的衰败有重要的联系,因受正始玄学的影响,嵇康诗文常以对自由神化的仙境描绘表现其崇尚无拘大道贵无、超越现实远离世俗,“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嵇康·《述志诗》)的理想境界。嵇康等名士的荒诞异行实为释私显公的表现,自我意识、精神的觉醒和提升。嵇康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展现“竹林玄学”的狷狂名士风流自得的精神世界,刘勰《文心雕龙》评到“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肤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仙心”中显露“飘忽俊佚,言无端涯”的风格,从嵇康诗作文论中可一窥魏晋名士的玄远气度和名师风采,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嵇康的思想中,养生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精辟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出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二、指出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


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可见,嵇康在养生问题上研究颇深。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

是的三十几岁就死于权贵的屠刀之下,英年早逝的嵇康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风骨,他的死也似乎表明这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同时他的思想却流传了下来,在当下,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的思想理所当然太理想化,然而心燥之时偶尔读一下他的作品,于浮躁的心灵确实有良药偏方之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18a998e84868762caaed5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