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冬藏的人生哲学

2024-03-07 10:00: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万物冬藏的人生哲学》,欢迎阅读!
冬藏,人生哲学,万物



万物冬藏的人生哲学

冬来万物藏,这是一种生命哲学。立冬,朔风起,水始凝冰。五天后,地始冻,拂晓朔风悲。《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此时,草木凋零、动物蛰伏,万物都趋于休止,“天地闭藏,水冰地坼”,由此“粮进仓,菜入窖,动物眠之”。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江河湖水开始结冰。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一个“藏”字道尽了冬季的真谛,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

《周易·系辞下》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君子要身怀绝技,但不露锋芒,要看准时机,不要盲目做出选择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藏”与“待”,都是“弱也者,道之用也”的实践,而不是消极意义上的“逃避”或“守株待兔”。道家的智慧中,这种积极主动的“示弱”体现的是对“自然之道”的理解与顺应。

往浅了说,卖弄跟强求、强迫一样,都不是“示弱”,而是“示强”。纵观古今,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败在了一个“示强”之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自身能力足够的时候,更需要能够“示弱”,那






些不管眼前的条件如何,不藏拙、只知道“冲”的人,不是坦荡荡而是“愚”的另一种表现。正所谓“潜龙勿用”,要在时机成熟,一切具备的时候果断行动不拖泥带水。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藏”是讲究时机的,能够把握好这个度也是君子和常人的区别之一。

按照传统的观念,立冬时节,正好属于“否卦”的时空位置。《易经·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意思是:君子由此领悟,要收敛修德以避开灾难,不可谋取禄位来显耀自己。这句话的警惕意义很清楚。君子纵有才华、抱负、修养与智慧,也不能不顾及时势,非要谋取禄位不可。对于“势”的判断,更是君子的必修课程。

当然,一切“藏”与“待”的前提,是真的得有“器”,要有智慧,有本事。作为一个君子,毫无意外,他必须有良好的品行,有卓越的才能,高超的本领。这是一个君子的内涵,是他可以作为“器”来“藏”起来的资本。

明代有一本养生奇书《遵生八笺》,其中便强调,“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谨戒。古人养生,不仅仅是“调养身体”的健康保健之术,更是一种“存身”之道、生生不息之法。因此,立冬时节,无论是从“身体”角度,还是从“生机”的角度,万物都要伏藏,人更要 “俭德辟难”,低调行事。

立冬的“藏”,除了“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也有“俭德辟难”之意。一方面,是传统医学对于时令与身体健康的理解,“冬三月乃收藏闭塞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因此,立冬以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3a28ef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