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应用

2022-07-01 09:0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应用》,欢迎阅读!
道德与法,治教,有效,互联网,小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应用

摘要:以法为主,以德为辅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而道德与法治作为专设的素质教育类学科,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展示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的风采,还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敬法、守法的畏法心理。本文主要描述了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运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旨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互联网资源有效性

德育是法治的核心,所以,教师需要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从而纠正学生错误的法律思想,让学生成为心中有法,外显于德的人。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自我人格的关键期,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定期举办教师研讨会,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丰富教师内心的涵养,从而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

一、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1.提供实时案例,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既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又为教育事业开拓了便捷性道路,所以,教师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并且,互联网冲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拓展了学生接收新知识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1]。另外,道德与法治内容繁多,单一的讲解式教学难以满足教学要求,而互联网有助于化繁为简,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难度,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另外,互联网有助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时案例,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接班人。

2.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互联网既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有效的发掘了学生的潜力,因此,教师需要提高互联网影响力,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互联网的操作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提高小学生道德修养的关键科目,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结合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课堂,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成为遵纪守法、敬老慈幼的新青年。 3.利用名人史实的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

李世民曾言明: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人的史实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让学生撰写优美的文章,又有助于作为榜样,激励学生砥砺前行。而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的集大成者,不仅囊括了丰富的名人史实,还旁注了著名学者的见解,为学生阅读创造了便利。所以,教师应带领学生徜徉历史的长河,领略名人的道德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通过对学生耳濡目染的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成为礼仪道德的传承者、法治思想的传播者。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策略 1.创建互联网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互联网创造了虚拟沟通的环境,既有助于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又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予师生丰富的沟通机会。因此,教师应创建互联网沟通平


台,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的同时,及时的接收学生的教学评价,改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时,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简述上传互联网后台,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言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还需要行动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劳,主动为父母分担[2]。并且,教师需要认真评阅学生的文章,表扬学生的完成度,使学生产生自豪心理,从而积极地参与家务劳动。另外,道德与法治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互联网沟通平台作为线下交流平台,不仅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困惑,还有助于汲取学生的教学建议,完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形式,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2.开设公众号,按时更新道德与法治阅读内容

阅读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内容的多样性给予学生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核心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山和水》时,教师完成规定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后,筛选优秀的范文作为阅读文章上传至公众号,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细心的发现家乡的美景、美食和美人,进而使学生成为具有真善美品行的人[3]并且,公众号通过碎片式阅读冲破了地域的限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深入阅读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道德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思想。另外,应用互联网设公众号为学生更新道德与法治的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了选择阅读的机会,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成为积极自律的先进青年,又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航人。

综上所述,道德是规范行为的内因,而法律是限制行为的外因,内因与外因紧密结合构成了法治社会的核心,以法为本,以德为辅。所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融入道德思想,让学生了解礼仪道德的同时,明确法律的必要性。并且,法律降低了社会的犯罪率,道德改善了社会的不良风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教师需要等量齐观道德与法治,切忌厚此薄彼,努力让学生新时期的可造之才。 参考文献:

[1]孙丽丽.试论网络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课程教育究,201950):68.

[2]罗惠成.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70-71.

[3]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育现代化,2018516):358-35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59c9ae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