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2022-04-01 09:12: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文学》,欢迎阅读!
古代,文学



一论述题

一、杜诗的艺术成就

(一)善于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杜甫之诗善于典型的描写。尤其是有叙事成份的诗歌。善于选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和具体事件来展示社会现实。如《新婚别》,诗人选取的对象是新妇,以新妇的口吻来叙述与丈夫暮婚晨别的悲哀,通过典型场景来突出这一典型人物,社会战乱带给千家万户的破坏与伤害由此可见。在这种典型化的描写当中,杜甫往往在经过一番诗化的描写后,得出精僻的见解,一两句诗便切中核心,体现他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再如《咏怀五百字》在着力描绘了玄宗与杨贵妃的奢华铺张、荒淫无度之后,得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结语,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社会黑暗混乱的前因后果。 (二)善于于序事中寓论断,寓主观于客观的抒情方式。

杜甫在许多有叙事成分的诗歌里,很少抒情,而诗中却包含了他充分的爱憎感情,他善于在叙事中寓论断,将主观感情寓于客观事件的描述之中。如《石壕吏》当中,除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稍微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外,其余均是客观白描,其爱憎之情,流露在对事件的客观叙述中。

(三)善于细节描写

杜甫善于刻划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人物内心的细微细腻情感。刻划描写眼前景物的细致,如《北征》中的“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表现人物内心细致情感,如《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四)善于锤炼语言,精工凝炼,时有口语。

杜甫语言精工凝炼,他注意炼字炼句,确实是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如《月夜》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个湿,一个寒字,将妻子的看月之久,思念之深突现了出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萧萧、滚滚、下、来等词,也是极为精工凝炼。

另外,杜甫诗中还时常有口语,使诗歌显得通俗自然,如《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听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五)杜诗各体皆工:

古体、乐府、近体诗均有许多名篇传世,在后两类体式上,杜甫有开创性的发展。

1、乐府诗:杜甫的乐府诗用新题乐府写时事,即事名篇,为新乐府运动的先声。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悲陈陶》等。

2、近体诗:杜甫的近体诗,七绝、五律、七律均有名篇传世。

七绝:《三绝句》《江畔独寻花七绝句》。五律:有626首,占其诗的几乎一半。有诸多名篇如《月夜》《望岳》《春望》《登岳阳楼》等。七律:有151首,不如五律么多,但也名篇迭出。如《秋兴八首》《登高》等。六) (六)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1.“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2.“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反复低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语言的精工凝炼,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顿挫变化。

如《登高》《秒兴八首》《北征》《咏怀五百字》

杜甫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均达到了不可企及的高度,他与李白一道,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巍然屹立的两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苏轼的“以诗为词”(内容与艺术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就是以诗为词正是因为他的以诗为词,打破花间婉约词的狭小范围,对词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在柳永之外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派。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主要体现为:

1)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都可以入词。从而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此的境界。使得词以娱乐为主,变为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具有和诗相同的功能与作用。

2艺术表现上:大量采用标题、小序和用典。苏轼词中常运用典故,如《千秋岁·次韵少游》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出于《论语》。这种手法虽有时会产生拗涩之弊,却也有引发联想、扩充语言内涵的作用。

3)词与音乐关系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由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4)语言上:多方面吸收古人语言精华,化用前人语言入词,还运用口误、虚字入词,丰富词的表现力。当然,文人词在形成过程中,本来受了诗的很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使词的语言从俚俗浅易转向典雅华丽,而且汲取范围也很小,由此渐渐发展成词所特有的语言风貌。到了苏轼,他为词的语言表现争取更大的自由,把诗语、文语、口语都熔铸在词的体式中。

三、白居易讽喻诗歌的艺术特点 1)主题集中、突出

A一吟悲一事:一诗只集中地写一件事,不旁涉他事,不另出他意,这使主题专一集中突出。 B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效法《诗经》作《新乐府》五十首,以诗的首句为题,并在题下用小序注明诗的美刺目的;还利用诗的结尾(卒章)作重点突出,主题思想非常明确,针对性强,讽谕效果好。

C选取典型。以典型的事例入诗,使主题集中、突出。“宫市”,只写一《卖炭翁》, 有助于主题的明确性。

(2)选材典型,叙议结合

讽谕诗叙述到最后,往往发出议论,对所写的事件作出明确的评价。如《红线毯》在具体生动的描绘之后,说: “宣州太守知不知为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新丰折臂翁》的卒章也有比较鲜明的感情色彩。 (3)故事生动,形象鲜明

诗人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鲜明,并富有典型意义,。如《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卖炭翁外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来刻画卖炭翁的内心矛盾。其他如《上阳白发人》《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都是如此。 (4)强烈的对比

往往先尽情摹写统治者、贵族阶层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突出一个对立面,反戈一击,这样来加重对统治集团的鞭挞。如《轻肥》在描绘大夫和将军们“樽儡溢九酝,水陆罗八珍”之后,却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来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让人读之心惊。又如《买花》

(5)语言浅切质朴

在叙事时质朴平易,不加夸饰,在描写形象时,简炼精确,抓住特征;在刻划心理时,精警明晰,鞭辟入里,形成一种浅切质朴的风格特色。


四、白居易感伤诗歌的艺术特点

(1)情景交融 在叙事抒情中,他往往采用精致生动、音声色彩与气氛相和谐的意象来勾勒一个个鲜明的画面,烘托出浓重的情绪氛围。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用最能引起人情思的月色、夜雨、铃声,组成有声有色的伤感情景;“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到凌晨,空殿萤飞、孤灯只影、钟鼓之声、耿耿星河,四种色彩、音声都给人以寂寞孤单感的意象,映衬出了玄宗彻夜不眠的苦苦情思。 (2)节奏多变

白居易很善于掌握节奏,他以变化的节奏把画面连缀起来,造成各种不同的气氛。 如《长恨歌》写安史之乱中玄宗西迁一段,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回看血泪相和流”画面变换急促,好像鼓点频敲,构成了紧张的叙事气氛;而写玄宗思念死去的杨贵妃的一长段,从“蜀江水碧蜀山青”,画面变换便舒缓下来,显得沉重缓慢,抒情意味便全出来了。这样的不同节奏与内容结合得十分巧妙。 (3)意脉流畅、明晰。 (4)抒情叙事结合紧密。

(5)语言明白易懂。 五、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军事意象、英雄形象和雄奇壮阔的意境

1、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或奇伟英豪,或狂放不羁,或慷慨悲凉。 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

辛词中之自然景物也注入词人高昂的热情、跳跃奔腾的活力,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如: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

2、雄豪壮阔的艺术境界与浓烈激越的主观情感

以文为词,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写政治,哲理,友情、恋情,田园风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要广泛得多。

辛词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情感大起大落,反差强烈,甚似李白。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大量运用典故

用典丰富自如,恰到好处、浑成自然,别有妙趣。所谓随心所欲而天然生动的境界。 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材料,融化锻铸,巧夺天工。

(三)以文为词

借鉴古文辞赋的章法、议论、对话问答手法以及散文化的句法。(参见袁行霈教材p163 “以古文长篇法行之”(谭献《复堂词话》 谢桃坊先生认为:辛词的以文为词较为明显地受到当时文化主潮即朱熹的理学思想的影响。“其爱国而急于事功的积极人生态度与理学家提倡儒家的兼济思想有相通之处。 参见《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社会文化背景》,文载其专著《宋词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88a208581b6bd97f19ea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