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符号互动论

2023-03-02 16:2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笔记符号互动论》,欢迎阅读!
符号,笔记,互动,读书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读书笔记(一)

-------符号互动论与现象学

姓名:张铃 学号:14020092200421

作为“形式社会学”的代表学家,齐美尔很早就关注了人类互动的形式。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社会,因此就必须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互动也就成为了社会学必须研究的一个范畴。众所周知,社会学之所以在是否是一门科学上存在争论,很多程度上是社会学是否具有专门的理论体系。社会学研究现象保罗万千,从其他学科引入了许多“外借理论”,而符号互动论就借鉴了很多心理学知识。 人类互动不是盲目的互动,而是带有目的性的。成功的互动需要互动双方的理解和反馈。“我知道你的意思,你知道我的意思”还不够,良性的互动还需“我知道你知道我的意思,你知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的意思。这些分析解释太过繁杂,若是每一次互动都要分析思考半天,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按照“理性人”的假设,人们最终会放弃这样的互动。怎么样才能有效经济的理解对方,进行互动呢?现象学对此尝试做出解释。

现象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假定日常生活现实是一种社会的建构的系统,在其中人们赋予日常生活现象某种秩序,这种现实具有主观与客观的要素。而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通过秩序和符号,社会互动得以顺利完成。

那么互动既然是双方的,我们分为两个部分来讨论: 首先,“别人是怎么看待我的”会对互动造成影响。库利提出了“镜中我”理论,认为我们总是根据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及外表感觉来理解自我。那么为了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以及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我们会进行自我形象管理。戈夫曼在其“戏剧理论”里提到了互动其实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这个舞台上运用符号进行表演。表演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表演,即不自觉的表演(sincere;一种是知道自己在表演,即自觉有意的表演(cynical 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本身就具有某种欺骗性。人的一生绝大多数都在运用符号在演戏,的是赢得观众的认可。此时,人不是真正的自己。但是,是否人类就真的像戈夫曼所说在“后台”放松、松懈,展示真实的自己,而在“前台”就带着假面具表演出最好的那一面呢?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互动过程中也许有些表现的确不同于不是这个场景下你的一般表现情况,但是这只能说明人类的聪明。不同的场景,展示自己的不同方面,而这些所谓的“面具”其实只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缺少了任意一个“不同自我”,人生都不是不完全的。正如建构主义所言,社会是由人类建构的,你认为别人是假面具,但没准别人自己却认为这是真实的自己呢!

另一方面,互动中我们也会试着去解读别人。现象社会学提出了两种基本途径:其一,换位思考。以自己的感觉为起点,把自己置于对方情景之中,构思我们会怎么想,并以此推断对方的心思。 其二,回忆以前的经历,看是否有与之相似的情景。通过横向和纵向理解的结合,来达到解读别人的目的。只有在理解了互动对方的意图后,我才能因此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保证我的行动符合对方的期望,这样对方才能继续对我的反应进行反应,互动才能延续。

不同人对同一件事、同一种行为有着不同的解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扩大自己原有的圈子,与更多的其他人接触。从社会这个整体来看,社会成员在互动过程中对于某种行为有着大致相同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人类互动交换的基础。比如,大家都对纸币的价值给予肯定,这是纸币得以流通的前提。同时,对同一行为的相同、固定认识,能够减少人们分析解释行为的时间和精力,对整个社会行为起到优化作用。那么怎么才能建立这种相同的认识呢?

通过阅读文章我发现一种是制度化,一种是符号。伯格与卢克曼假定日常生活现实是






一种社会的建构的系统,在其中人们赋予日常生活现象某种秩序,这种现实具有主观与客观的要素。一个人的一些行为并不会给另一个人带来惊讶或者危险,因为这是两个人生活中都会做的事,这就意味着两个个体正在建立一个共同的生活背景,这将有助于稳定他们的单独行动或者互动关系。这样的背景也为社会分工提供了可能,并带来一些变革,形成一些习惯化并进一步扩展他们共同的生活背景,一个社会就逐渐在互动和秩序中建立起来。这种安全感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

作者提出了“外化、客观化、内化”的三种机制。客观化是个体把日常生活来理解为一种有序的、预先安排的现实过程。作者认为个人及团体在社会系统的互动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对方的行动形成概念和心理表征,并最终成为习惯,这些概念最后形成人们在互动中相互习惯的角色。在我看来,就像是你预先读到了剧本,知道剧情会如何发展,因此你有把握的进行这你自己的表演,你知道对方也会这样表演下去,这会是个意料中的结局。虽然还有其他的客观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过程,但是大概走向不会错。

当生活中互动的时候,面对对方的行为,你会下意识的把他的行为进行归类。然后从大脑中找出储藏的关于这类行为的知识,了解它的特点和目的,从而相应的做出与该类行为相对应的行为反应。这些互动行为都已经被类型化,牢牢记在你脑里。这样你们都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并且取得预想的效果。当面对你未曾看到过、储藏过的行为模式时,你会不知所措,只能摸索着做出反应,并试着将这种行为习得和储藏在脑海里的行为模式中,以便下次再用。

符号通过高度概化,承载了特有的意义,作为互动的理解基石。作者提出了理解符号的三步论:第一,理解符号本身的意义;第二,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第三,结合当时当地处境再进一步了解。这里,符号本身的意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概念,也是进一步深化理解的基础。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我认为就是上面我提到过的“制度化”,将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变为大家共同理解和认可的意义。最后,针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类思维想法的多样性,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特定情景下理解这个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这一点让我想起辩证唯物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总结得出我认为符号互动主义和现象社会学都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互动的解释和分析。首先是要通过“制度化、符号化”给行为、思想定一个基准,这是大家互动和理解的前提。然后结合具体的情景分析其特定意义,准确把握。最后,据此通过“形象管理、表演等做出自己的反应。当然这种反应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不过无论怎么,互动就此展开,而社会因此进步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dca47f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