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绝诗妙句的感受

2022-12-22 14:1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赞美绝诗妙句的感受》,欢迎阅读!
妙句,赞美,感受

赞美绝诗妙句的感受

经典作品总是经久不衰,李白的《蜀道难》时隔千年,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苏轼的《定风波》跨越时空,仍然让人启迪深刻。经典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就是因为作者感情真挚,又体察细微,形象的语句、生动的意象、以及蕴涵的理趣等,这些都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和共情。

小时候只会读诗、背诗,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没有生活的积淀,不经历世间的坎坷,岂能悟透诗词中蕴涵的深意?下面刘长卿的五绝,清词妙句,年少时只会背诵,长大后才终于理解。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字文房,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等职务,后因事被贬睦州司马。他的作品词旨朗隽,情韵相生,尤其擅长五言诗,人称五言长城。

灵澈上人是中唐著名诗僧,在会稽云门山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是上人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傍晚时分,诗人送上人返回竹林寺,一首诗记录了途中所见所感。

高僧自幼出家,与诗僧皎然过往密切。他不仅精通佛经,而且喜欢诗歌创作,曾与中唐的很多士大夫诗书往来,刘禹锡就曾夸奖他独雄于诗僧间。


这首诗虽然没有盛唐李白、王昌龄的作品的雄浑豪迈,却描写细腻、工于铸意,只有短短20字,却别出机杼,令人爱不释手。

诗人们都多愁善感,刘长卿也不例外,高僧要回去,诗人就觉得念念不舍,于是便赠诗一首。不过高僧也是诗词高手,随便写几句可是拿不出手。但刘长卿可绝不含糊,这首诗不仅构思新巧,而且意境丰富。

首句先描绘远景,也点出大师的归处,“苍苍竹林寺”。暮色苍茫中,诗人遥望远处古刹的方向,虽然光阴薄凉,但人生有情。诗人难忘自己曾与大师在一起切磋诗文,交流感情,并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为人处世的学问。

接下来的一句是虚写,“杳杳钟声晚”。古寺里传来钟声,在幽静的山林中,显得深远而悠扬。寺院钟声是常见意象,可以彰显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诗人很好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仿佛已经感觉到了在群山之间回荡的袅袅余音。

“杳杳”二字,展现了一种空灵、渺茫的气氛;一个“晚”字,采用通感手法,显示出钟声渐行渐远,也暗示出诗人曾对这种环境非常熟悉,也委婉地表达了彼此亲密无间的关系。

后两句加入了人的活动,“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大师头戴斗笠,立于斜阳中,夕阳余晖映照在身上,也微透出一点红色。细细品味,这简直就是一幅风景画,又似一个美好的剪影,更像一个静穆的雕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2e2feed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