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李白诗中的友情

2022-11-01 18: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味李白诗中的友情》,欢迎阅读!
诗中,李白,品味,友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品味李白诗中的友情

作者:王流笔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11

摘要:根据史料记载,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是在远游中度过的,他自年少时离开四川,就开始了仗剑江湖的生涯,他为人豪爽,广交朋友,他有情有义,坦诚率真。一路走来,他没有攀权附贵,阿谀奉迎,因此结交了许多同在天涯的人。或许正因为这样,他的为人,他的才情才被后世万人敬仰。而他那些送给友人的诗歌,更是以满腔的真情打动着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

关键词:李白 友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76-02

李白的诗歌在那个诗意纷飞的年代里是一朵奇葩。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他的才华馥郁了一个王朝。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是唐诗的巅峰,他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美丽。 他的诗歌在盛唐大放异彩。他的成名和他成长的年代有关。唐代科举进士以诗赋取士,这恐怕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大原因,而从另一个角度说看,这一政策也正促使了游学的兴盛。读书人外出求学,改变现状,谋求富贵的目的是自古有之,唐代更是兴盛。那么这些人在远游的途中难免要相遇,难免会惺惺相惜,而且往往都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作为诗人,最拿手的方法就是通过这种载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这一方面,李白尤是如此。他壮岁出川,远游江河,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他在政治仕途中失意,却在朋友交往中收获颇丰。与朋友的诚挚友谊,便是他远游过程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于是他为朋友写下了多少诗篇,也为后人留下了几多感叹。他和朋友的情谊辉煌了整个盛唐,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话,就让我们在时光中穿行,去寻找那些美丽的乐章。 1 深深的情谊与对自然的赞美

要从李白的远游谈起,就不能不说起《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据说是李白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蜀地时的的作品。尽管诗意是对月抒情,却将月拟人化了,变成了对友人,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首尾两句交相呼应,看到山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江水跟自己远去,诗人的心中涌上一种思念之情,想起留在家乡的友人,思人恋月,惜别之情顿时充满全诗。

此类诗歌尽管没有指明友人是谁,却是李白友情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把深深的情谊融入自然,美丽的自然成为了他的好朋友。如《金陵酒肆留别》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再如《渡荆门送别》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都写得率真自然,富有浓厚的人情味,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给人震撼的感受。这些诗不仅是为友谊而写,更是诗人情不自禁的内心情感的流露。 2 赠诗与友情

李白在远游生涯中曾有饮中八仙竹溪六逸等称号,这可见他结交的人很多,而且范围很广,有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都是一见如故,推心置腹。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结交的朋友总有天各一方的时候,尤其对于李白这样远游之人,更是经常面对离愁别绪。那种对朋友的怀念,对知音的惜叹,甚至对平凡之人的感慨如何来表达,只有寄赠诗歌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对于这些欣赏他以及他欣赏的人,诗人更是将诗歌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写下了许多至情诗篇,至今被人广为传颂。这些赠诗相对于上一部分来说,更能体现李白对友情的看重。如被人历来传诵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说李白的结交范围之广,从这首诗中就可见一斑。相传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了一封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旅游,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对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来说当然欣然前往,等去了才发现上当,但村民汪伦的热情好客让他深受感动,以至于离别之际倍受感动,以潭水之深度尚不及朋友情深,这样看似普通却耐人寻味的句子写下这首千古绝唱。这首诗道出了自己和汪伦之间这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使得全诗自然而又情真,成为送别之经典。 再如这首《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的一生仕途曲折,曾屡试不第,后来遁入自然的山水田园之中。他尽管大李白十多岁,但和李白的性情相同,情谊非常深厚,可谓忘年之交。这首诗就写于两位诗人心灵情感互通之时。因为孟浩然的诗名早已誉满天下,所以诗歌正如李白对孟浩然的仰慕,开门见山,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53e27a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