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doc观课报告

2022-10-02 08:1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两首.doc观课报告》,欢迎阅读!
古诗,报告,doc

《古诗两首》观课报告

梁老师执教的这篇《古诗两首》,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草》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咏物诗;《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的暮春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的美丽景色。两首诗,韵味十足,意境优美,梁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把握准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对教材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自然流畅、恰到好处,较为突出的落实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显著,可谓是一篇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范例,其特点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梁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语言生动,富有情趣。体态自然,板书工整规范,如板书的生字“枯”“荣”“烧”刚劲有力。简笔画运用自如流畅。板书设计突出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较好的体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深厚功底及语文素养。

2低年级字词教学的特点得以凸显,很好的落实了课程标准。如:学生学习“枯”“荣”“烧”三个生字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它们,通过加一加、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对学生进行了识字方法的教学指导,又通过对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的辨认,认识了形声字。在指导学生理解“枯荣”这个词语意思时,让学生明确“枯-荣”是一对反义词,并出示枯、荣情境图,从表象上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可谓方法多样、灵活,扎实。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课程标准得到落实,低年级字词教学这一重点得以凸显,彰显了梁杰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体现。20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梁老师的这两节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设计,都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教学第一首古诗《草》,第三环节在指导学生感悟、品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时,是这样设计的: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小组同学选择一句,说说理解的地方,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这种教学方式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自主、合作的快乐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4、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是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那是一辈子都受用的本领。梁老师的教学,得到了证实。第一首古诗《草》的教学,指导学生从“读诗(在认为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线,并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按节奏读读古诗)悟诗(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理解的地方,再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品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读出不同的感情。背诗(边想象画面,边练习背诵古诗)”四个环节进行学习,学生得到了学习方法后,在第二课时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利用微视频重现四步古诗学习法,再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第二首古诗,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鱼”,交给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钥匙是至关重要。

5、加大朗读的指导。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语文阅读其中这样表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本课两首古诗的教学,不同的阶段,运用朗读的形式不同,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如让学生理解的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诗句意思后投入感情的读,然后再配画欣赏读、配乐加上动作读。自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形式运用灵活,朗读教学得到了落实。

6、指导写字扎实有效。“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字教学要求。梁老师的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凸显了这


一点。如对“草”字的板书,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对于学生的书写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写田字格时,要求学生写正确笔顺,和老师一起板书,然后书写三遍,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写“未”字时,教师板书,学生数笔画,指导学生重要的笔画应该怎样写,然后写在练习本上。学生书写的同时,课件出示书写正确的坐姿,并巡视学生的书写坐姿,对于错误的坐姿随时进行纠正,确保了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7、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组织教学,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运用娴熟。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图片,欣赏之余,引入将要学习的古诗;学习生字“烧”时,利用微视频与形声字“挠”“浇”对比、在学生背诵这个环节,利用视频画面展示;在教学第二首古诗时,利用微视频总结第一首古诗的学习方法,指导生字的书写,课件展示笔画、笔顺的书写规则。这两首古诗的教学,图片、资料、实物、视频灵活运用,增加了古诗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落实,在学习《草》这首古诗时,学生在品诗这一环节,有意识的渗透思想教育要求学生做一个像小草一样的人,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永远充满了遗憾,永远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一课的教学也是如此,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时,梁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句古诗进行学习,说说理解的地方,标出不理解的地方,是否可以设计为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学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理解的诗句更多。这样设计是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总之,从梁老师对于这课两首古诗的教学来看,她的语文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理念新颖。新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淋漓至尽,古诗的教学趣味盎然,为我以后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范例或者是版本,感谢梁老师,更感谢今年的远程研修给我带来的这份珍贵厚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909c2183d049649a6658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