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2022-04-16 07:3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玫瑰与教育》有感》,欢迎阅读!
有感,玫瑰,教育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名师的课是一杯茶,品才觉得清香;名师的话是一阵春风,每每忆起总有一种 温暖荡漾在心头……

前些天,我刚刚读过全国优秀教师窦桂梅老师写的书《玫瑰与教育 ,书中的每 一个故事至今还让我回味。 “玫瑰”是窦老师的网名,这本书是她的教育随笔。这本 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标题是清谈与忧患,讲的是窦教师自己的成长经历;第 二部分取名为在听说读写的背后,是她对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分析;第三部分是日 教育窥,记录了她到日本一些学校参观的见闻和感悟。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窦桂梅的课,她的课堂激情涌动,活力四射,全情投入。读 书,使我又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窦老师。不仅充满激情,更对教育教学有着独特的 理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她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执着追求,下面 就书中的几个观点及我自己的理解思考来起大家一同分享。

一、 要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谁最了解教师,当然是教师自己。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自我反思。窦老师在 书中提到了无论是自己讲课、听课或外出学习,她都一定要进行反思,发现优点, 找出不足,我想这也正是她成为名师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她在一篇随笔中写到:有 一次去苏州盲聋学校上课,讲的是《秋天的怀念》 ,意在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们体 会生命的伟大,不要放弃生命。在讨论课文描写菊花一段的时候,学生们就菊花的 不同颜色、开放的不同姿态,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人生活着完全可以像菊花那样或 淡然、或热烈、或深沉……记得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孩把菊花的“热烈”解读成“激 情——无论如何,你都要活得有激情! ”最后,当要结束学习的时候,学生面对“好 好儿活”,分别表达自己的见解,没有一个因为自己是盲人而感到自卑,也没有一 孩子发出“身残志坚”的豪言壮语。讲课后,窦老师写了这样一段反思:本来,我 介绍史蒂芬霍金全身瘫痪,只能用两个手指写“宇宙”的“黑洞”学说;本来, 我要朗诵周大观的《我还有一只脚》 ;本来,我要告诉他们贝多芬的双耳失聪、海伦 的双眼失明……但,本想“教育”孩子的我,无法不觉得自己肤浅可笑一一他们比 我想象的要坚强、要灿烂。关于生命的沉重而丰富的寓意——我,只能是说说;他 们,却正在用行动实践着。这节课,受教的,其实是我啊。他们给我的,比我给他 们的,要多得多。读到这里,想一想,我们也教过这篇课文,当时只是引导学生感 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根本没有想到对生命的态度,更不用说对生命的思考。在以 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那么,如何进行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反思成功的经验。自 的教学有什么特色,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 ,这个亮点 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当学生在学习某些教学难点时,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时,你 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以此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激励自己。 2、反思不足。 如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假如再教这个内容,教 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出怎样的更改?汲取反面教学教训,是总结正面经验所不能代 替的。只有在失误中进行探索, 在教训中寻觅发现, 才能使自己从幼稚走向成熟。 3 反思疑难。这种疑难有课程方面的,有教材方面的,也有教法和学法方面的,找准 疑难,克服疑难,才会有新发现,新突破,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新境。 帕斯卡尔曾说:人不过是一


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 想的苇草,思想的纤维可以让这苇草更结实。愿我们都能做一根爱思考的苇草。

二、 不要让学生的生命支离破碎 语文课程标准》从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设计了三个维度 的立体化课程目标,这是语文课程改革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第一次把“情感态度价 值观”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可上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在社会、家长仍在考试成绩 评价教师的今天,学生的情感态度真的得到培养了吗?窦教师在书中讲到这样一件 事:她所在学校进行语文测,有两道题是关于口语交际的。 1、作为一名有同情心 的中国小学生, 你对饱受战争摧残的伊拉克小朋友的美好祝愿是什么? 2、当同学借 10 元钱久久不还,而你现在又急需这些钱的时候,你会礼貌地对他说: “——” 结果呢,有的学生的“美好祝愿”是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什么大不了的,要 挺住等大话或没感情的话,至于第二小题基本上看不到孩子礼貌而艺术的表达。作 语文教师,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语文的人文性正在严重失落。反思我自己的教学, 虽然也明确地知道,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但一想到家长对学生寄予的厚望, 总是把最多的时间放在讲课、练习上。特别是快到期末时,天天就是题海战术,从 字词句到计算应用,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意识已经被淡化了,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积 极的情感呢?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技能,更要对学生 倾注人文关怀。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放飞奇妙 想象,纯真的梦想;引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现实中学会感动,学会 怀,而不是只教给学生为了考试而准备的东西,否则学生的生命就会在我们的手 中变得支离破碎。正所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作为教师,要捍卫童年,要 让孩子像孩子,为他们奠定一个安稳的精神基础,给他们一生的精神保险。

三、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读此书时,我也有小小的迷惘,即关于学生评价问题。窦教师曾写一篇随笔 题目是“小红花的背后” 。描述的是讲课者为了激励学生,给发言积极或发言精彩的 学生发小红花,整堂课,小红花的发放成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旋律。这种做法,遭 到了窦老师的批判,她写到:对学生奖励的原则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把奖品送给 胜利者,送给我们看来突出的学生,这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且这个原则在成年人的 世界里是行得通的,但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课堂学习更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 失败者,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鼓励和安慰的。

我们写文章时总是强调:学生有受人尊重的权利。但是,我们对学生往往缺乏 真正的尊重和关怀。读到这一段话,我也陷入深深的思考: “你真聪明”、“你真棒” 这种肤浅、没有导向性的评价已经被批判了,采用“小红花”这种评价方式又能走 多远呢?我们的班级的墙壁上也有一朵朵小红花、一颗颗小星星、一排排小红旗, 也许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小红花固然是对优胜者的奖励,是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的 荣耀的记录,可是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 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 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

到底怎样做才能既激励学生, 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呢?也许正像有人说的: “教 永远是一门残缺的艺术 ”但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表 扬优胜者,也尊重了更多的孩子,让每个孩子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 暗角落里的毒蘑菇。


以上即是我读书的点滴体会, 很肤浅。这本书名是《玫瑰与教育》,我也想借“玫 瑰”一词表达我的心情:我愿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 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 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那样一辈子拥有纯真的童心,与可爱的孩子一起快乐的成 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974b71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