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困难中的慰藉(尼采)

2022-12-17 17:3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哲学的慰藉——困难中的慰藉(尼采)》,欢迎阅读!
慰藉,尼采,哲学,困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弗里德里希•尼采

对于我所关心的人,我祝愿他们受苦受难、孤寂凄凉、疾病缠身、受尽虐待、备尝屈辱——我希望他们不得幸免于以下的体验:深刻的自轻自贱、缺乏自信的折磨、一败涂地的悲惨境地。

尼采所崇拜的英雄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入世:蒙田曾连任两届波尔多市市长,骑马周游欧洲,担任过驻巴黎大使馆的秘书,并写过关于货币供应和粮食分配的著作(伏尔泰誉之为莫里哀的机智和柏拉图的智慧的结合)歌德在魏玛宫廷中担任公职有10年之久,并对改良农业、工业和济贫工作提出过建议,甚至还担负过外交使命,两次受到拿破仑接见;写出《红与黑》的司汤达也曾随拿破仑的军队转战欧洲,七访庞贝的废墟。

附:难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背负着重担仍行走在朝圣的路上(周国平)

“苦与乐如此紧密相连,谁想要得到多少这一面,就必须尝到多少那一面。”何以故?因为没有人能够毫无经验而完成伟大的艺术作品,或是平步青云得到世俗的高位,或是初次尝试就成为情圣;在开始失败与后来的成功之间,在我们向往的功成名就之日和现在的间隔中必然充满痛苦、焦虑、妒忌和屈辱。我们受苦受难,因为我们不能自发地驾驭自我完成的要素。

司汤达的写作生涯是以一些拙劣的剧本大纲开始的。他在国家图书馆度过了许多周,字典上抄录诸如“玩笑”“可笑”“滑稽”这类词的定义,但是还不足以改变他写剧本的笨拙手法。他的杰《红与黑》作是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苦劳动才问世的。如果说多数文学文学品都不如《红与黑》精美的话,尼采认为多半不是因为作者缺乏天赋,而是由于他们对需要经历多少痛苦又错误的看法。

不过,单有吓人的困难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一切人生都是艰难的;而其中有些得以实现完美,是对痛苦的态度使然。每一次痛苦都是一个本能的信号,说明有些事不对头,而其孕育的结果是好是坏全赖承受者的智慧和力量。焦虑可能导致惊慌失措,也可能导致对缺失的准确分析。不公平感可能引出谋杀,也可能引出开创性的经济理论。妒忌可能引起怨恨,也可能激发起与对手竞争的决心从而创作出杰作。

正如尼采最喜爱的蒙田在《随笔集》最后一章所述生活的艺术在于利用逆境。 我们一定要学会忍受无法避免的苦难。一如世界的和声,我们的生活是由不和谐和弦以及不同的音调组成的:柔和的、粗厉的、尖利的、平缓的、轻的和响的。如果一个音乐家只喜欢其中的一部分,那他能唱什么呢?他必须掌握所有这些,然后糅合在一起。同样的,我们也必须把善与恶糅合在一起,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二者本是同一物。

他建议我们像园丁一样对待困难。植物的根常常奇形怪状面目可憎但是对其潜力有信心的知者可以引导它们长出美丽的花朵和果实。人生亦然,在根部可能情感、处境都很艰难,但经过精心培植,可以结出最伟大的成果和欢乐。一个人可以像园丁一样处理自己的冲动,尽管极少人知道这一点,他可以把愤怒、怜悯、好奇、虚荣的幼苗培植得像棚架上美丽的果树一样果实累累,收益丰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我们应该感激这些困难的幼苗。我们总是认为焦虑和妒忌不会给我们什么正当的教益,就把它们当做情感的杂草除掉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但是,如果把所有负面的根砍掉,也就等于扼杀了在枝头结出的正面的花果的可能。 拉斐尔于1504年在乌尔比诺观看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绘画后,没有借酒来逃避胸中的妒火,而是他跑到了佛罗伦萨学习,最终成为与前两位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因为司汤达在1805年没有借酒来逃避他因《怕受管辖的人》的失败而引起的绝望之情,他耕耘这一痛苦凡17年,终于在1822年出版了《论爱情》 生活在安逸中的人啊,你们真不知人类幸福为何物因为幸福与不幸是两姊妹,甚至是孪生姊妹,要么一起长大,要么一起永远保持矮小。

当我们对于内心渴望而得不到的东西表示淡然时,我们都变成了基督徒;当我们貌似轻松地说我们不需要爱,或是世俗的地位、金钱、成功、创造,乃至健康时,我们却恨得嘴角都歪了;我们默默地向我们公开放弃的东西开战,从墙垛后面打枪,躲在树上放冷枪。

从树上所落下的种子,即使未能成林,甚至未能发育,毕竟已经打击过坚硬的地面了。 他为谋求幸福而艰苦奋斗,即使不成功,他也没有转而反对他曾将向往的东西。他始终坚信在他眼里一个高贵的人的最重要的特点:做一个“不再弃绝”的人。

读尼采的著作每隔几页就会碰上关于爬山的叙述:

《瞧,这个人》哲学我迄今所理解和体验的哲学就是自愿生活在高山的寒冰之中。 《论道德谱系》:为理解我的哲学需要适应高处稀薄的空气,适应严冬跋涉、天寒地冻和高山峻岭。

《不合时宜的考察》:像哲学家一样尽量攀登纯净的冰峰,登上高山之巅,扫尽一切云雾和混沌,只听到万物的真实声音,粗犷而严峻,但字字清晰可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ab0e5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