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

2022-08-08 17:0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沈阳故宫》,欢迎阅读!
故宫,沈阳

世界遗产赏析之沈阳故宫

中国现存两座古代故宫,一座在首都北京,一座在辽宁沈阳。200471日,第28

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清发祥地,两代汗王宫” 世人谈到沈阳时,往往会想到一句民谚,那就是“大清发祥地,两代汗王宫”。距今380年前的后金天命十年(1625) 三月初三,努尔哈赤率部众从辽阳抵达沈阳,并于当年建造了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这一迁都之举,不仅改写了后金的历史,也改写了沈城的历史,沈城由此而从明代中卫城逐渐发展成为关东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盛京皇宫便成为这座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清朝统治的200多年中,这里发生过太多的事件,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传说故事。即使在今天,仍然有许多缺乏史料记载的谜团。例如,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皇太极当初的王府是否现在的故宫?作为在清朝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庄妃即孝庄皇太后,是否曾经劝降了曾誓死不降的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 帮助年仅六岁的福临战胜多尔衮等强大对手登上帝位?等等,都为沈阳故宫披上了多重神秘的面纱。这里,且说故宫到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皇太极当初的王府是否就是现在的故宫。

沈阳市位于浑河北岸,浑河古称沈水,因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沈阳”由此得名。清代的盛京皇宫究竟始建于哪一年,说法不一。例如《盛京通志》、《奉天通志》所记为后金崇德二年(1637年),却被史学界公认有误。通常的说法是,推测故宫建在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后,因为迁都沈阳事出突然、时间非常仓促,不可能提前在沈阳盖造宫殿。不过,猜测终归是猜测。 随着《盛京城阙图》和《侯氏宗谱》的发现,沈阳故宫始建年代得以确认。 《侯氏宗谱》在鞍山的发现,为解开沈阳故宫始建时间之谜提供了最直接的文献依据。据《侯氏宗谱》记载:“余侯氏居于晋地,历来科甲。及我大清长白发祥,而创业于东土,即升于始祖时,虎公以为辽东宁卫都指挥使,特授骠骑将军。是以余曾祖振举公随任辽东,以同辅弼太祖高皇帝。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天命九年”(1624年),显即沈阳故宫初建之年。

又据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盛京城阙图》显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居住在一座二进式宫院里,其前有宫门三楹,门内为一进院,院内

正宫突起高台,上有穿堂”(阎崇年《天命汗》)。这说明,努尔哈赤在迁都沈阳之前即已建造了辽金以来的那种比较规范的帐殿式建筑群,即如《奉天通志》所推测的那样,清太祖“必沈阳宫殿先已修筑,始议迁都”。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各有千秋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可谓各有千秋。北京、沈阳“两宫”在建筑规模、宫殿样式、装饰艺术、使用制度、典藏文物等方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简要说来,“两宫”至少存在五大差别:

第一,是其“与生俱来”的“宫史”差异。北京紫禁城里的“北京故宫”,规


范的名称应是“明清故宫”那是始建于明朝初年的明清两代全国性政权的皇宫。沈阳故宫,则是始建于明朝末年,是清统一全国之前在东北建立的地方政权宫殿,是清入关后的“陪都宫殿”不但被称为清入关前的“发祥重地”“沛里旧居”清入关之后亦称其为“盛京旧宫”、“陪都宫殿”,还是清代四帝十余次东巡祭祖、谒陵的“驻跸行宫”。就始建及其使用的历史而言,北京故宫显然要早于沈阳故宫;但就清朝而论,沈阳故宫又要早于作为清皇宫的北京故宫。沈阳故宫还是一座举世仅存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宫殿,一例宫殿建筑艺术的杰作。

第二,建筑风格不同。沈阳故宫显具东北民居遗风。沈阳故宫把17世纪初东北地区本土和满族所习见的建筑样式,作为风格基础。例如大政殿,以满、蒙汗王狩猎出征时扎设的帐幄为造型基础,形成了一种造型独特的“帐殿式”宫廷建筑,在中国历代皇宫大殿中是绝无仅有的。又如崇政殿和清宁宫,均为硬山顶五开间,取法东北地区颇为习见的普通民居、寺庙和官衙,明显区别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等同类建筑。再如,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完全是“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坐在地面上”以及宫前庭院的东南角高竖“索伦竿”等,全然是满族传统民居的风格。《柳边纪略》中说,被奉为“神杆”的索伦竿上置有锡斗,“祭时著肉斗内,必有鸦来啄食,谓之神享”。相传宫中专门备有饲鸦的“鸦粮”,于是常常引来许多乌鸦觅食,久之便形成了一景,那就是被列入“盛京八景”的“宫殿群鸦”。 第三,建造格局迥然各异。沈阳故宫突出“宫高殿低”。汉文化传统的建筑格,以官阶、官位而论台阶的高低取舍,众多的高堂庙宇亦照样殿高屋低。北京故宫建筑的一个特点,是在皇权至上、“惟我独尊”的“正统”思想主旨下的“殿高宫低”,东西六宫皆低于最高的建筑,即俗称“金銮殿”的太和殿。沈阳故宫的各主要宫殿的建筑设计风格与格局,不受中原皇宫建筑那种等级森严制度的影响和约束,实行的是“宫高殿低”,这就同北京故宫“殿高宫低”成为两种不同风格的空间对比形式。沈阳故宫不仅在建筑设计风格上采用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帐殿式”,而且在建筑物的分布上,也同样采取了与之相协调的“帐殿式”格局,个体与整体“和谐一体”。

第四,装饰与色彩,沈阳故宫更多地体现了崇尚自然的满族习俗。沈阳故宫建筑的彩绘和雕刻,一方面采用中原传统的作为帝王象征的“龙”作为主要纹饰,如大政殿正面的双龙盘柱,崇政殿内外檐柱上方的龙形抱头梁等;此外,宫殿内外的檐木装修,又借鉴了具有藏传佛教建筑特色的兽面、蜂窝、莲瓣、如意等装饰式样,而所用的琉璃瓦件除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外,脊上又装饰有蓝、绿、红、白等多种色彩的琉璃动、植物形象。这样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这些都明显与明清北京故宫的同类宫殿不同,打破了北京故宫建筑物的层顶均为“一堂黄”的“正统”色调。

第六宫殿装饰的脊饰数额规格有别。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是在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仙人和动物造型。 据说,唐宋时期只装饰一枚兽头,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则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其总数最多为10,: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另加上“仙人”则为11种脊饰。不过,这时宫殿琉璃屋脊上装饰的仙人走兽数额,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格。就目前所知,惟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使用的是足数11种脊饰,而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大清门等处,使用最多的也仅仅是5种。这一点,正是突出着北京故宫在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正统与主流地位,乃封建制度下的“规格”是也。


2013040807029 郭帅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3e4f9a6ce2f0066f43322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