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性别分工看中国与日本的育儿利弊

2023-04-18 08:2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家庭性别分工看中国与日本的育儿利弊》,欢迎阅读!
利弊,日本,中国,分工,育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家庭性别分工看中国与日本的育儿利弊

作者:王首薇

来源:《东方教育2014年第11

【摘要】家庭性别分工是当代社会主要的社会性别规范。在中国,家庭性别分工还不算明显,而在日本,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曾促进了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如今的女性“M”型劳动曲线和非合同工的就业形态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性别分工依旧制约着日本女性的生活模式。她们大多在生完孩子后会选择暂时放弃工作,在家相夫教子,等到孩子长大后再继续工作。而中国的女性就业呈倒U字型,她们在生育完孩子后继续工作,丈夫并没有将育儿看作是妻子一个人的事。本文将从家庭性别分工的角度来探讨中国与日本的育儿,并且分析各自的利弊。

【关键词】家庭;性别分工;育儿 一、中国与日本的家庭性别分工

中国的家庭中,家务分工与两性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与持有的权力大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即承担家务多的不见得在家庭中地位就低【1】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在我国,与受父权主义与儒教文化影响较深的北方不同,南方更加渗透着男女平等的思想。由男性分担家务事是很常见的事情。现代城乡家庭研究的调查数据表明【2】上海的家庭购物承担者中,丈夫为主占23.87%,妻子为主占51.35%,夫妻共同占20.39%。青浦的家庭购物承担者中丈夫为主占69.57%,妻子为主占13.04%,夫妻共同占43.68%。在家庭做饭承担者分布调查中,上海的家庭做饭承担者中,丈夫为主占19.74%,妻子为主占53.16%,夫妻共同占19.10%,这些数据表明了在中国,家务并非全部由妻子承担,丈夫也会参与做家务。如今,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一个孩子会说父亲做的菜更加美味,母亲的厨艺不如父亲,而这在过去的父权社会是很难出现的事情。中国女性的就业率呈倒U型,即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为育儿辞职的女性也很少。尽管在大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回归家庭,但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还较大,双职工DEWKSDouble Employed With Kids)类型的就业模式在中国依旧很普遍,丈夫并没有将家务看作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会帮助分担。

在日本,战后1946-1950年,经济高速发展,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许多农民阶级变成了工薪阶级,这导致了全职主妇的不断增加。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很多丈夫的收入可以维持全家生计。同时,随着家庭开支的增大,子女教育费用的增多,大批已经完成抚育任务的女性会返回职场,成为兼职主妇,这就形成了日本的M型就业模式(如图所示),即在孩子出生后辞去现有工作,等到孩子长大后,再返回职场,

日本1986年颁布的《男女雇佣均等法》对男女平等和女性就业有了推动作用,但在日本的传统观念里,家务劳动是妻子的职责,经合组织(OECD)在201437日发布了一项针对成员国的调查报告,显示出日本男性用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最少。女性平均每天为5小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男性只有1小时,而这已经比前些年有所改进。由此可见,日本在男女分工方面是很明确的。

二、从家庭性别分工看两国育儿

在中国,在幼儿园上学的儿童上下学可以由父亲接送也可以由母亲接送,如果父母都忙,可以托孩子的祖父母接送孩子。而在日本,负责孩子的上下学基本上是母亲,在日本人看来,孩子到3岁为止都要由母亲照料,他们重视培养孩子的人格,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他们有着三岁神话一说。【3】而在中国,女性在孩子三岁之前是很少有为了育儿选择放弃职业的,我们常常利用强大的亲属网,让孩子的祖父母带孩子,因此,在许多城市里我们常常能看见祖父母牵着孩子去上学的身影。中国的家庭一般会在孩子上小学时重视起对孩子的培养,认为从小学起就进入了正式的学习阶段,要重视孩子的成绩。这时,有些大城市的母亲会选择辞职,专心培养孩子。在农村,也有很多家长会重视起孩子的教育,他们有的虽然不懂孩子的学习内容但是也会给孩子的学习提供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支持,比如说会在城里买学区房供孩子读书。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子女成绩与学历的重视。 三、两国育儿方式的利弊

在中国,由于双职工家庭较多,多数有孩子的年轻人会利用强大的亲属网,让孩子的祖父母带孩子,这种隔代教育会产生许多问题。708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这代人的子女将会有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么多人照顾,这产生了6人围绕1人转的局面,老人会将孙子或孙女看做是掌上明珠,对其百般呵护,这样的溺爱会导致孩子丧失人格,不明是非。同时,中国的多数老年人都将带孩子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认为自己的子女工作繁忙,自己有义务看管孩子,于是很多老年人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忙于带孩子。与此不同,日本老人会偶尔帮助子女看管孩子,他们并没有把带孩子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而是把偶尔看管孩子当做是自己的乐趣。此外,由于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并没有严格的分工,到底谁该负责看管孩子,所以孩子便很少会对其中某一方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而在日本,母亲看管孩子会让孩子依赖母亲,与母亲接触时间过多,父亲忙于工作使得父亲与孩子交流较少,这会导致父教缺失。父亲与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由于角色不同,社会分工与家庭分工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母亲偏重于情感与生活,父亲偏重于精神和心理,如果孩子长期接受母亲教育缺少父教,这会影响孩子的性别化进程,危及其同伴关系。另一方面,日本人重视孩子三岁前的教育对于培养孩子情感,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由于家庭性别分工有所不同,育儿方式也有所差异。日本主要是由女性育儿,直到孩子上学,女性重返职场,或是继续做全职太太。中国很多情况下双职工是依靠强大的亲属网来育儿,但这并非为一个长久之计,中国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亲属网变得越来越小,今后,中国人将以怎样的方式育儿,值得人们深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杨善华《家庭社会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P121 [2]同上P122-123

[3]落合惠美子 21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M】山东人民出版社P13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37385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