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标准答案

2022-12-21 19:2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标准答案》,欢迎阅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业试题,入学,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标准答

(专业初试)



考试科目:基础理论Ⅰ(含艺术概论和中外美术史) (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 释义(每题)5分,共60 1. 意蕴

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艺术作品“不只是用了某种线条,曲线,面,齿纹,石头浮雕,颜色,音调,文字乃至于其他媒介,就算尽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由此可见,深藏于作品内部的、只能靠心灵的体察去感悟的、体现作品最高境界的精神或灵魂,就是艺术作品的意蕴。

2. 形象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是多样的。德国美学家费肖尔说,“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形象,一种是用文字”。别林斯基说,所谓形象思维,就是“寓于形象的思维”,或者“用形象思考”。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一,形象性;二,想象性;三,情感性。它还具备如审美性、整体性、独特性等特征。在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是主要的、基本的思维,它与抽象思维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3. 文人画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主要风格,它是一门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画家多方面素养的集中表现。文人画的概念最早有明代董其昌提出,滥觞于两晋,隋唐五代有长足发展,到宋元时期成为中国画坛上的一种最大的潮流,明清时期文人的审美观念更得到突出表现,以致分化出不同面貌的文人画派。文人画家视绘画为精神调节的手段,注重文学和绘画的结合,偏重水墨的运用,讲求绘事后素,返璞归真的艺术风格。




4. 罗兰·巴特

法国文艺理论家,社会学家,著名结构主义美学家。主要代表作《零度写作》、《符号学要素》、《时装体系》等。1960年代,在弗洛伊德等影响下,巴特试图通过排除作品背景资料,分析作品构成的自我满足的语言系统结构,探索作者创造作品的过程。他借用列维·斯特劳斯研究神话学和符号学的方法研究文艺作品,建立起比较系统的结构主义文艺学理论,直接影响了法国新小说派的文学创作。

5. 以形写神

中国古代美学关于艺术创作和欣赏的重要理论。以形写神最早由东晋顾恺之在其画论中提出,它发扬了“神恃形而显,形具而神生”的观点,同时强调形在绘画艺术中的意义正在于传神。形是传神的手段,为达到“以形写神”,必须描绘运动着的人物姿态和神情,并在画面经营中,使其处在于有所实对的正确关系中。顾氏的“以形写神”影响很大,并在美学史上得到不断发展。

. 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 论述(50分)

论视觉艺术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

艺术的民族性(本土化)和世界性(国际化),是贯穿整个20世纪的重要艺术主题。如果大致区分一下,中国艺术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可以区分为3个阶段:⑴20世纪初,中国借鉴了西方民族化和世界化思潮,力图振兴国家民族;⑵从1930年代开始至1970年代,于民族危机的高涨以及随后的意识形态需求,艺术的民族性大行其道;⑶由于改革开放,别是全球化思潮的兴盛,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认识到达一个新的阶段,并日趋理性、熟。可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一体化趋势,艺术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所折射出来的历史语境与深层意义,很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认真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406187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