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2022-12-14 07:2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欢迎阅读!
蔡元培,高等教育,启示,思想,我国



蔡元培本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教授治校的大学领导体制,提出贯通中西的口号,提倡文理互习。就课程改革而言,他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引领学校的整体改革,一开始就将课程改革与高等教育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路是十分清晰的。 1 首先,他主张融通文理,打破学科界限。与此同时,蔡元培还注意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2.关于课程内容

蔡元培一方面反对专己守残之陋见,积极主张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并提出大学课程内容要取世界科学的最新学说另一方面,蔡元培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强调学生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

3.关于课程实施

首先,强调了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决定作用,提倡采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法,反对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强调教师的责任重在引导学生自觉自动,倡导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反对教师以己意塑造学生,强调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其次,倡导开放式教学。

第三,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二、蔡元培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

蔡元培先生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为现代大学的课程设置奠定了基石,为现代大学的课程建设指明方问。其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应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建设

蔡元培对学与术的关系的独特见解,使他在课程建设上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即他所强调的学理 2.增强课程的综合性

蔡元培针对文理分割之流弊,要求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出沟通文理的主张。置综合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优良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全人通才的培养目标。

3.突显课程的灵活性

蔡元培先生极力主张推行选科制。应进一步增设选修课程,加大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注重课程结构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和才能等个性特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使学习行为从被动转向自主,为学生进行专业化学习奠定基础,促使其养成个性化的专业素养,使其在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4.体现课程的国际化

蔡元培提出大学课程内容要取世界科学的最新学说教育要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人,培养具有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人。因此,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秉承兼容并包的课程思想,让本土课程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的课程展开有意义的对话,建构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共通性的课程体系,以此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人,为全人类服务。

5.强调课程的建构性


蔡元培强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活用教材,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创新精神和独立研充能力。现代大学课程建设亦应秉承蔡元培的课程思想,强调课程的实施不应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习由接受走向建构。

杜威教育思想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2、教育无目的论3“学校即社会” 4、教学论 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这一理论虽不适用于高级阶段和更深层次的教学工作,但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有一定的启示的。5道德教育

{)开创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

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不是将学校与社会相混同。因为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在杜威看来,社会生活对人的影响繁杂混乱,学校应成为一个典型的、纯净的、理想的社会环境,以便让儿童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受到好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人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为此,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首先应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并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其次应从观念上打破师生隔膜的局面,教师应与学生平等交流。

()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

杜威认为在教育中有机体的机能或行动是儿童的兴趣或冲动,兴趣是各种事物的动力。兴趣来源于儿童的本能和经验。杜威把儿童的本能作为他们获得经验的基础,为此,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兴趣或冲动出发.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实行两个转变:一是教学观上由教师中心转变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建设者。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由注人式转变为启发式,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变程式化、一刀切为多样化、个性化、探索化,使学生由单纯被动地装知识转变为提高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和迁移能力。

()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课程的思想,彻底地改变了旧的课程观忽视儿童的缺陷,改变了传统课程观只注重知识不注重人的缺陷,改变了以书本为中心,维护权威体系的缺陷,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体系。针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我们要杜绝标准化教育下高分低能的“标准化”人才,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和个别化教育的和谐统一。

()坚持开展活动课程

杜威在充分尊重儿童基础上,提出“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的缺点时提出了活动课程。传统教育片面强调以教科书、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生活,压制儿童个性,阻碍儿童身心发展和本能的获得。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探究为主,以活动促发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要使学生有效地参加活动课程,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程,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积极发挥活动课程的显性、隐性的作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创造的才能,坚持针对性教学,让不同层次的、不同类型的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44cb550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