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心于舞--浅谈民族舞蹈表演与舞蹈形体课对大学生的训练目的和意义

2022-10-19 18: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融心于舞--浅谈民族舞蹈表演与舞蹈形体课对大学生的训练目的和意义》,欢迎阅读!
舞蹈,形体,对大,表演,目的

融心于舞 -- 浅谈民族舞蹈表演与舞蹈形体课对大学生的

训练目的和意义

融心于舞 -- 浅谈民族舞蹈表演与舞蹈形体课对大学生的训练目的和意义 2009-02-03 17:43:15

从一位年轻的少数民族舞蹈演员到如今的舞蹈形体训练教师,我在十七年的专业训练、舞台表演和师范教授中,久而久之自然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便也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舞蹈,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演性强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施操作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神情进行整合,使之塑造成为可视的舞台形象。同时舞蹈又是一门动作性和技巧性特强的表现艺术,是在密切结合音乐旋律并配合肢体动作用心细腻处理每个情感和每一段故事变化的表演行为。它是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肉体与心智充分结合的艺术。因此可以说:舞蹈是一种形式大于或先于内容的特殊艺术。例如:声名天下,众人皆知的舞蹈作品《雀之灵》就是在对大自然的实物、环境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观察、模仿后,提炼而取之灵性魂魄的精品。作品描绘了一只善良、美丽、独傲的孔雀在翩翩起舞,到林间溪边饮水、环顾自己的身影、抖落羽翅上的水珠、再展开羽屏高傲的飞舞旋转的画面。《雀之灵》这部作品利用人体躯干间惟妙惟肖的动作直接表现出孔雀的各种神态模样,再通过细致观察将感情融进其中,因而赋予作品灵性、生命。之后演员通过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激发出强烈的表演欲望,说到底这就是一种自然事物与精神性格表现的有机统一,把民族舞蹈丰富复杂、灵活多变就犹如声乐的和声那样把高低不同的各个声部在不统一中形成一个统一体,创造出一个美的映像,借助于音乐的听觉形象和感染力,呈现给大家一个个、一组组极动人的瞬间。


回望过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舞蹈占有重要的地位。舞蹈教育古以来就被先人所重视。三千年前的周代,舞蹈被列为少儿和青年的必修课程。课程按繁简、高低编制,分别由少儿青年学习,因而在当时,是否精通乐舞成为人们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另外,在古代,希腊人把音乐和体操作为重要的教育程,并且认为“音乐是灵魂的体操”,这个意思就是说身体和灵魂的体操是对青少年重要的教育手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所要求的“身心健全、和谐发展应该是教育目的”的这一理念,所以在现在特别是强调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期,舞蹈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中国地大物博,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五十六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民族文化风格积累,由于地域、历史和民族形成的差异,造就出了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民间歌舞。充满粗狂姿态的北方民族舞蹈、蕴含着花香鸟语的南国婆娑的舞姿,充满着烈火般奔放热情和西域风采的西域歌舞、融合了宗教文化的凝重色彩优美而潇洒的藏民族舞蹈。这些音乐和舞蹈的丰富可以说是在世界各地都少见的。如何将这些丰富的素材揉合在一起,经过加工、烹制、调味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美味的佳肴,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调配。尤其是创编改良以往的枯燥单一,针对专业院校学生的训练内容及模式,去旧填新,既要能发挥本院大学生自身所拥有的特长优点,又要使课堂内容足够新颖独特,最重要的是使其训练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民族风格性。遵循“规范化”,“系统化”尽可能避免“程式化”,“刻板化”,突出学生自身特长,抓住优点进行扩大训练,从而突出教学课程的训练目的。

所以,结合以往的专业系统训练和舞台表演的实践经验,我摸索改进了一套适合表演艺术系学生自身素质能力且实用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该年级所应具备的舞蹈水平的舞蹈教

学内容。强调提高和加强学生肢体协调性及在舞台表演气质的综合训练,目标是经过系统学习后使学生在任何舞台表演形式下都能够轻松自如的完美呈现。同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2b9cbf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