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022-04-08 16:1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欢迎阅读!
课外,养成,习惯,学生,阅读

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加强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要

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一个人素质的基础。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只局限于课内那一点点知识,要达到这个目的,无异于天方夜谭。可是,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内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课外阅读。那倡导多年语文教学改革,改来改去,也总是舍本逐末,没能动其根本,因而,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结论就时常见诸报刊。我认为:在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去感悟人生,体察人情,了解社会,认识世界。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认知规律的需要

认知规律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认识,再以理性的认识指导实践。加强课外阅读,其实本质上就是符合了这样的规律。学生得法于课内,再从课外阅读中获取足够“养分”,不断拓展、延伸,用大量感性知识来丰富理性知识。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这是很有眼光的,只局限于课内所学的知识,就会使语文学习因缺乏养分而显得干瘪。光有课内书本知识的积累,也不足以积淀深厚的底蕴,这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科的显著特点之一。 3.信息社会的需要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现代语文教学应强化信息观念。而信息观念的根本就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利用信息”。信息社会,信息为本。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其实就是在不断的获取更多的信息,信息量大了,筛选、整合的空间就大,可利用的空间也就更大。古人说的“厚积薄发”也是这个道理,不能“积厚”,焉能“薄发”?其实不光语文教学是这样,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同样的道理。试想想,语文教学如果没有课外的信息源,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何从提高?

4.语文中考改革的需要

众所周知,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语文越来越重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考查。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学生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因此,只重课内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适应中考的要求了,必须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积累,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措施 1.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的过程应该是:①先阅读;②理解后完成阅读提要;③再思考、质疑;④解疑过程(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⑤最后领悟运用,可以习作或创新作文。

2.阅读书目的指导

阅读健康的书籍是课外阅读的一个宗旨。

推荐阅读:①报纸杂志;②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是中国古典小说、古诗文;③古今人物传纪;④科技类政治类的文章。 3.阅读习惯的养成

①利用早读课,诵读古诗文,如《唐诗一百首》等。

②自费订阅几种报刊,如《语文报》、《初中生阅读》等。 ③每星期用一节课的时间到学校阅览室阅读。

④上课外阅读交流课,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联系,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⑤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语文活动。 a.常规的阅读

每天读报、摘报、剪报、评报、赏析精美文章,摘抄评点。 b.竞赛阅读

举办以写促读作文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

c.提高性阅读

配合教学,举办读书报告会、心得交流会,影视文学讲座,培训小记者讲座等。 d.学校办报

每个月(或双月)办一期学报,让学生都有投稿的机会。一经录用,以学报作为奖励和纪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768c4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