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一课教学反思

2023-04-25 06:0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乙己》一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孔乙己,反思,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乙己》一课教学反思

作者:黄丽娟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0

【摘 要】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高效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发明,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活泼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关键词】主导作用 主体地位 艺术化点拨 多元学习

《孔乙己》是一篇老课文了,读书时学过,任教以来也已经教过好几遍,每次都有新体会,尤其这次再上《孔乙己》,感触颇不一样,它让我深深地领会到,在教材的钻研和教法的探讨上没有止境。

语文学科既是培育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又是培育学生情绪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信任学生的潜能,努力挖掘学生的情绪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发明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见解。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利益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我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的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疏忽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入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悲可笑,迂腐寒酸而又正派善良的旧时期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剖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最重要的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剖析的道路,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敏捷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精确的轨道上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发明,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活泼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摸索精力、发明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学科的特色决议了语文的学习过程应当是有多元的结论,有开放性的过程和多向性的思维。课堂教学设计也应当是留有空白的。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应当是矛盾的统一体。《孔乙己》一文,我把更多的东西留给了学生,比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孔乙己支付酒钱的动作描写、小伙计不愿接受孔乙己教诲时的神态描写等,这些内容如果要在一节课中得到落实,即便是走马观花也未必能面面俱到,于是我干脆把这些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琢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九年级的学生应当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欣赏程度,作为教师,要信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明力,这也是新课程下对学生的一种认可。语文的课堂教学永远充斥着诱惑,充斥着挑战,充斥着新奇。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应该说,这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如何在一人一课中上出新意呢?钱梦龙先生说过:会读才能善教。教读的根本问题在于教会学生读文章,而要真正教会学生读文章,首先是须有一位会读文章的语文教师。于是我就把教参放在一边,重新细读起文章来。在阅读中也发现小说的一些特点,就随时记下点滴感受:

1.布局精巧。它没有一个中心情节贯穿始终,而是充分体现出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特点,人物的性格展现、命运起伏是构思的重点。

2.小说开头便描述咸亨酒店,为典型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以”——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3.贯穿全文。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这样的安排既是对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冷酷、群众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

根据以上特点,在教学设计时也就忽略对情节的分析,而考虑以为中心,设计三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第二课时结合孔乙己在酒店生活的四个片段,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毒害;第三课时通过对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这一情节高潮的分析,领会封建制度的罪恶不仅仅在于摧残了孔乙己,还扭曲了丁举人以及周围的群众,最后总结归纳全文。

回顾整个备课的过程,不教参也没有刻意避开教参,而且更多的是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思考的快乐、收获的快乐。阅读之前还想着如何设计出的教法,但在阅读后却仿佛忘记了这一点,教学设计也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确定的,没有刻意编排的烦恼,只有一气呵气的快意。当然,现在看来,似乎没有考虑到作为主体的学生,但我了解我的学生们,相信我的学生们。写着写着,一丝遗憾涌上心头:因为自己平时的,有多少这样的快乐失去了呀!不过好在有了这样一个良好开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前自己教授《孔乙己》,我讲与学生学并重,而这次是以学生学为主,我讲为辅。一节课就这样在讨论、交流、发言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因为这节课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可以那样的深入;他们探寻问题也可以找到那么多的资料;他们的合作讨论也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他们也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是他们的课堂,这是他们的舞台。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原来真正做到了是这样的精彩,原来真正做到是这样的容易,只要你信任学生,大胆地给学生机会,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新教材《新课程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8d8f0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